香江漫话:“鬼才导演”林奕华借戏剧对社会发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香江漫话:“鬼才导演”林奕华借戏剧对社会发声

2010年09月12日 22: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香港9月12日电 题:“鬼才导演”林奕华借戏剧对社会发声

  作者 贾思玉

  舞台剧导演林奕华再度联手编剧张艾嘉,携新作《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现身剧场。头顶“香港参与上海世博会节目”的光环自沪至港,该剧将于10月下旬亮相“2010新视野艺术节”。

  未见其剧,先闻其声。尚有人议论票房长虹由明星演员缔造时,“非常林奕华”已拥有大批拥趸,俨然一张戏剧市场的金字招牌。

  “找漂亮的人演戏是种手段,对观众形成一种补偿作用,但不是终极目的,”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林奕华目光灼灼,“借助符合观众幻想条件的演员,借助戏剧舞台,我是在对这个社会发声。”

  解构现代人的欲望

  林奕华在香港被称为“鬼才导演”。他14岁起进电视台任编剧,上世纪80年代与荣念曾等友人成立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后自组“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编导了近50部舞台作品,可谓一戏一格。

  近年来,林奕华更是一年一出戏,新剧《远大前程》是继2008年《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2009年《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之后,“城市三部曲”的最终章。他说,三部戏分别探讨现在、过去和未来。

  台湾演员、香港艺术创作团队和内地制作团队,这是“非常林奕华”的惯常组合,其出品的剧作又往往巡演两岸及香港。“这也是选择‘城市’题材的原因之一,我们没有设定观众的地域范围。”林奕华感叹中国内地城市化速度之快,并发现各地社会元素越来越相似。

  未来、幸福和建筑是《远大前程》的三大核心主题。林奕华说,“剧名灵感源自狄更斯1860年的作品,‘远大前程’基本涵盖了大部分人对自我的期许。但他们的价值总需要别人来肯定,按照别人的评价过活。这是城市生活的一种压力。”

  《远大前程》中,以豪宅象征当下都市人对“幸福”的设定,编剧张艾嘉则认为女人是生命的建筑师,由女主角李心洁演绎。在舞台上,现代人的欲望,物质的诱惑,与光鲜亮丽的城市背景融为一体。

  “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未来,但通常用功利的观点看待现在,因此变得被动,”林奕华期望能带领观众了解自己的欲望,“心情随剧中人的际遇跌宕起伏,却又从中看到自己。”

  “年轻人不爱长大,又老化很快”

  林奕华的父母是战后香港第一代移民,他出生并成长于斯,受惠于这里的开放、华洋杂处和中西融合,同时也目睹了消费文化的浮躁与焦虑。他提及现在的年轻人,在紧迫的生活节奏中,常辨不清目的与方向。“他们特别不爱长大,但又老化得很快。”在他看来,“老化”就是服从现实,不觉得自己有成长的空间,也不要求成长。

  对现实生活一贯保持警觉与批判态度的林奕华,借戏剧提出问题,对这个社会发声。但他又说,这并非代表要远离普罗大众。“远离他们,主题就没了,”他说,“有时候他们并不想随波逐流,而是不知道还有其它选择。”

  林奕华认为,香港的戏剧脉络,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白话剧、经典改编作品一路走来,期间,作为大众文化代表的电视,在普及戏剧上功不可没。他因此说,“如果有能力去排在大剧院上演,能让观众坐得住的剧目,我为何不去做?”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林奕华曾说,香港文化不再性感。今次的新视野艺术节,除他的舞台剧外,亦汇集了许多本地和海外高水平和声誉的演艺作品。林奕华对此表示,“一个社会是不是多元,并不是看有哪些节目提供,而是最好地反映在普罗大众是不是开放,是否害怕陌生。”他说,有香港观众一看到是普通话演出,就没有兴趣进剧场了。

  “多元的社会,首先,需要这个地方的人彼此尊重,另外大家要有远见。”林奕华认为,如果公众能够自动自觉去关注多样文化,才是一个社会的福分。(完)

参与互动(0)
【编辑:段红彪】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