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数字出版生态:盗版打不绝 “越位”成潮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当下数字出版生态:盗版打不绝 “越位”成潮流

2010年09月14日 09:1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内容”的尴尬 宋 嵩绘

  130余年历史的《牛津英文词典》以网络版的方式结束了“货架寿命”;全球最大连锁书店巴诺书店准备挂牌出售“老字号”;《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巴西日报》等百年老报最终没能熬到新世纪的首个十年……一场以技术为引擎的浪潮正在迫近传统出版业,千百年传袭至今的书籍面貌、阅读习惯、书业形态都可能因此而动摇。

  眼下,“电子阅读器”正冲锋在最前沿。以亚马逊的kindle、索尼的Sony Reader和苹果的iPad电脑为代表,这种形状大小都颇似传统书籍的阅读设备,2009年起开始风靡全球。中国也未能置身世外。汉王科技、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国移动、盛大文学等也都不甘人后,纷纷将电子阅读视为出版新生力量。

  今年的香港书展、上海书展、南国书香节以及北京图书博览会,数字出版首度被开辟为单独展区——宛若一夜之间,数字出版成了出版业的“新宠”。数字出版急速趋热的过程是否暗藏危机?雄心勃勃的数字出版,能否成功宣告传统出版成为历史?

  作家

  这是一场传统作家与数字出版的博弈

  作家王跃文拥有一台电子阅读器,对于这个“新东西”,他的评价是“方便”。

  电子阅读器确实方便。它便携、储存量大,可存上千本书,重量不过几百克,并且能在几秒钟内就完成搜索;它还代表高科技、新时尚,成为年轻人、成功人士追逐潮流的标签。但对于电子阅读,王跃文却怎么也爱不起来。

  “朋友们说,一打开手机、电脑,就常看到我的作品。可是,这些网站压根就没跟我打过招呼,更别说找我签版权协议了。”王跃文坦言,自己一直都在被动地跟数字出版打交道。作品出版之后,有的网站会主动来联系版权,更多的则是大量小网站在盗版,他就不得不委托律师打假,被迫走上维权路。

  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站和防不胜防的网络盗版,王跃文和他的作家朋友都有同样的感慨:真是既茫然又无措。“大家觉得数字出版不像传统出版,多少印册都能有直观感受。在网络上,你看不见摸不着,这让版权保护成为很严重的问题。面对电子阅读我们缺少监控手段,甚至连电子书到底发行多少都无从统计。”

  而这,并非王跃文的个人感受。根据易观国际的调查,目前国内1400多家电子网站中真正拥有版权的只有4.3%。前不久上海书展的论坛上,盛大文学总裁吴文辉的发言也提到,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文学盗版网站的数量约为53万家,每年盗版市场总规模高达50亿元。

  除了盗版,网络版权的低廉态势也令作家们很是“闹心”。王跃文透露,数字出版的版税连传统出版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如果一部长篇小说靠传统出版可以获利100万的话,电子阅读的版权收入也就1万元。“在版税收入方面,电子阅读这一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几乎就是当下数字出版的不良生态:整体混乱无序,盗版打而不绝,正在危害着正规网站和传统作家的权益。一方面,盗版令传统作家对数字出版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又使文学创作的价值难以通过版税合理归位。即便是对出版冠以“数字”的华丽外衣,“内容”仍然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无法让作家这一内容创作群体感到尊重与信赖,恐怕数字出版不论技术上多么花哨,都难赢得出版的明天。

  出版商

  六折“警戒线”是出版产业链的关键

  “数字出版虽热,大家却不明白应该怎么做”,当下的数字出版让99网上书城总裁黄育海想到“混乱”两字。

  作为出版人,黄育海发现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以及国内各大书展上,同行们都在谈论数字出版,而且几乎是“共识”地认为数字出版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国内外对数字出版的理解似乎并不一致。首当其冲就体现在电子阅读器上。黄育海认为,国内的电子阅读器有的在里面绑定某一部书,有的则是绑定若干本,这与亚马逊、索尼阅读器具有即时下载新书的强大功能完全不同。如果缺失了新书下载的功能,电子阅读器就会偏离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会变味成为“礼品”,就更别提替代传统的纸质出版了。

  “过去我们的书架上摆满了一本本的书,难道未来要把一本本书替换成一部部阅读器吗?”在他看来,广大读者选择书,首先看中的就是作者和内容。所以就要建立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并使其具有不断获取新书版权的能力,目前显然并非单个出版集团所能达到。“尽管现在包括盛大、中文在线、汉王和中国移动都在试图搭建这个平台,但据我所知,整合的难度相当大。”

  “关键在于数字出版行业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建立起来”。黄育海说,出版首先是内容产业,然而这个基本原理却被正在整合平台的各方忽视了,最具体的表现就在对电子书的定价上。现在,国内对电子书的定价一般只是纸质图书的10%,这完全无法体现作者和内容供应商的价值和利益。而在美国,电子书定价不得低于纸面图书的六折是一项行规。六折,成为保护作者和出版社现有利润的“警戒线”。因为一本书的直接成本主要由三方构成:一是作者的版税,约占10%—12%;二是纸张印刷费用,约占20%—25%;出版商的利润则在20%—25%。如果电子书也按这个结构来切分,不过是将纸张印刷的部分转移给网络运营商,作者和出版商的原有利益则保持不变。

  “数字出版的完整产业链应当包含作者、出版商和网络运营商三个部分,谁也不能替代谁。作者尽心创作,出版商发现作者,运营商将文本变成数据出版的格式,建立数据库,并做好推广工作。只有三者各司其职,各有所获,数字出版才能健康发展。”

  不过,现实并非如此,“越位”正成为国内数字出版的一种潮流。由于业内对数字出版前景一片看好,令电子阅读器一跃成为人人都爱的“香饽饽”。“打通产业链”成为参与者共同的雄心壮志。这里面既有传统的出版机构,也有网络运营商,还有终端制造商,有人形容“连种棉花的都来做棉衣了”。其实,成功并不一定求大、求全,无可替代的专业优势往往成为竞争中的法宝;而盲目扩张的教训也比比皆是,一哄而上最终往往难逃一哄而散。

  终端商

  “零风险”才能获取出版社信任

  “我们认为电子书势必会替代纸质图书,只是具体时间还很难说。有人认为是3—5年,也有人保守估计10—20年。不论怎样,电子书的发展一定会符合一条原则,即阅读体验将越来越接近纸张阅读。”汉王科技公司品牌部总监宋垦对电子阅读的未来如此判定。

  据他介绍,汉王电纸书依据型号不同,绑定了不同数量和类别的图书。在这至少2000册图书中,绝大部分是以经典名著为主的公版书,有些还包含了新华字典等工具书。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一部电纸书,就同时获得了2000多本书的阅读权,不过要想阅读新书,则要到汉王书城上付费下载。

  “我们与出版社合作遵循四大原则:一书一密、出版社自主定价、二八分成以及免费加工。” 宋垦一再强调,汉王永远不会侵吞出版社,二者的合作完全可以实现零风险,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出版社的信任。

  这里的风险,既指版权安全,也指利润收益,都是数字出版中最受关注的环节。其中,二八分成(汉王拿二,内容商拿八)和出版社自主定价,由于尊重出版社和作者的权益,颇受业内好评。一书一密,则是通过技术手段来阻隔电子阅读器之间拷贝、传递,以达到保护版权的目的。

  付费阅读、保护版权,初衷是好的,推行起来就会一帆风顺吗?

  汉王书城,这个已经与120家出版社合作,拥有10万册藏书,日下载人次破万的网站上,电子书的定价大都只是纸质图书的1/3至1/5,这显然有别于美国的六折“警戒线”。而且,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出版图书70亿册、报纸437亿份、电子期刊出版9000多种、电子图书50万种,10万册藏书多少有些单薄。

  “现在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出版社的意识、版权保护的现状以及尚未明确的盈利模式都成为制约数字出版发展的阻力”。宋垦坦言,与纸质图书相比,电子书的价格也确实偏低。

  在这场数字出版热中,不只是汉王,其他数字出版商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的“辞海悦读器”内置了《辞海》以及《中华文化通志》。中国出版集团的“大佳阅读器”,108种图书都源自集团旗下的16家出版社。前不久,盛大文学发布“一人一书”的数字图书馆战略,内容还是以网络原创小说为主。整合平台,几乎每一个参与者都认为这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这一步抬得起来,如何脚踏实地恐怕任何一方都难以求解。

  数字出版的未来在何处?宋垦说,业内有句话“在中国头三年卖终端,再三年卖平台,后三年卖内容”。对那些习惯了摩挲着纸的质感以及墨香不时传入鼻息的人们,用冷冰冰的搜索去替代有温度的阅读,他们会舍得吗?

    本报记者 任姗姗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