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夫妇《金石录》版本迷惑学界300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李清照夫妇《金石录》版本迷惑学界300年

2010年09月14日 10:5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琅函鸿宝——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展”明天下午将在上图开幕,这是该馆历年来文物和版本价值最高的馆藏文献精品展。

  展览吸引京沪专业人士关注的是两件重要的宋刻本:一是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和夫人李清照合著的《金石录》,其版本之谜迷惑学术界300多年;二是《注东坡先生诗》,它是2000年上海市政府支持上图以450万美元从美国收购的晚清名臣翁同龢的旧藏善本中的一件,递藏十分神秘。

  宋刻本是中国雕版印刷品现存最早的实物,它终结了图书流传以写本为主要载体的历史。《金石录》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全书共三十卷,前十卷为目录,后二十卷为跋尾。相传南宋曾刻过两次:孝宗淳熙间(1174——1189)龙舒郡斋刻本和宁宗开禧元年(1205)浚仪赵不谫刻本,但这两者皆不显于世。元明没有重新雕版,只有抄本流传。

  清代初,杭州藏书家冯文昌意外获得一部宋刻本(原藏华亭朱文石),虽仅存十卷,但可算绝无仅有的幸运。这部宋刻本经大藏书家鲍廷博、江立、赵魏、阮元、韩泰华、潘祖荫等递相收藏,又经著名学者江藩、顾千里、翁方纲、姚元之、洪颐煊、沈涛等先后赏鉴,书上印章、题跋累累。人们都认为它是了不起的珍宝,但对其版本看法不一。

  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有专家将它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获藏的一部三十卷足本龙舒郡斋刻本比较,才发现它是龙舒郡斋刻本。专家认为,这一身世之谜迷惑了学术界300多年,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所存的十卷跋尾应为全书的卷十一至二十,但收藏过程中卷次被剜改,使该本题作“卷一至十”,因剜改技术惊人高超,许多收藏家、鉴定家的“法眼”都被骗过,造成了与其他传本体系不同的假象;再是它的文字与国图藏本有异,因为上图收藏的残本是后印本,而在后印时,除了修补损坏的版片外,还补刻了初印时留下的一些缺字,并对原来的文字作了某些校正。专家认为,有学者认为,虽有国图的足本,但上图这部残宋本仍有不可取代的文物与版本校勘价值。

  说起宋嘉定六年(1213)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向来以今藏台北“中央图书馆”的那部最为有名。上图所藏《注东坡先生诗》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郑羽的修补印本,时代略晚于前者,却是现存卷数最多和递藏最神秘的一部,现存32卷。

  该书最初为乾隆之弟怡亲王弘晓所秘藏。弘晓喜好典籍,所收大都为人间罕见的秘本。当年编纂《四库全书》时,别人都奉乾隆之命进献藏书,唯独怡府未曾参与。于是出现世人皆以为失传之书,而在怡府却有收藏的情况。譬如元代《农桑辑要》一书,因不获原本,《四库全书》只能采用《永乐大典》辑佚本,后来方知怡府藏有元刻孤本(今藏上图)。因此,怡府的藏书神秘莫测,令人向往。

  同治初年,怡府书库终被打开。慈禧太后勾结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将包括怡亲王载垣在内的八大顾命大臣处死,怡府随之没落,藏书无可奈何地散落书肆。此后的近百年间,《注东坡先生诗》一直未再露面,学术界一度以为它已毁于战乱。直到20世纪末,世人才知该书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晚清名臣翁同龢后人带往美国。

  记者获悉,大陆所藏的宋刻本十分稀少,只集中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数家大型图书馆。据统计,上图收藏的宋刻本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有200余部。本次展览遴选的60种,从刻书地点来说,包括浙、赣、皖、蜀等地;从刻书机构来讲,包括官、私、坊三个系统,大致反映了宋刻本的面貌。

  本报记者 李婷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