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露:伍连德是诺贝尔奖候选人华人“第一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礼露:伍连德是诺贝尔奖候选人华人“第一人”

2010年09月14日 15: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4日电  日前出版的图书《发现伍连德──诺贝尔奖候选人华人第一人》,再现了曾被人淡忘的一代国士、名医伍连德传奇人生。该书作者礼露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伍连德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的科学家,可以定位为“中国现代医学先驱”。

  该篇专访文章内容如下。

  历史回转至1910年,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在中国东北爆发,卷走了逾6万人的性命,“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率领医务人员顽强抗疫,迅速阻断了这场百年不遇的烈性传染病的流行,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历史的指针走到2010年。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新书《发现伍连德──诺贝尔奖候选人华人第一人》,再现曾被人淡忘的一代国士、名医的传奇。作者礼露于第一时间接受了香港中通社记者的专访。

  伍连德的一生创造了诸多历史上的“第一”“唯一”和“之最”,受颁嘉奖名衔无数。而伍连德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提名之事鲜为人知,甚至连他本人也全然不晓,却被包括礼露在内的“伍迷”给“发现”了。

  “不是我一个人的发现,是集体行动,”礼露告诉中通社记者,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追寻这位科学先贤,“其中有民间人士如我”。她表示,自己虽不在史学和科技领域,但因是记者出身,有“刨根问底职业病”。

  五年前,礼露偶然得到线索,当时只打算写一篇千八百字的小东西,不料在寻找中发现伍连德竟可以定位为“中国现代医学先驱”。礼露找到了伍连德的北京故居,发现那栋百年老屋正面临拆迁。她想用行动保住它,希望通过文字,让伟人重回人们的记忆中来,唤起更多的人一起行动。就这样,写的过程成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2003年,礼露曾罹患“非典”(SARS),对烈性传染病话题十分敏感,因此当发现“伍连德”、“肺炎疫”、“鼠疫”三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个名片大小的记载中,便下决心追踪他和那段历史。礼露告诉记者:“其实一切并非偶然。”

  据礼露介绍,获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的名单是要密封50年的。直到近年,伍连德193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提名的信息资料才得以解密,却没人注意。2007年新加坡拍摄纪录片,摄制组及王丽凤导演在网上查到了这个资料并在片中首次披露。由此确认伍连德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的科学家,即“走近”诺贝尔奖华人第一人。

  礼露在书的后记中形容这是“‘发现’的痛感与快感”。启笔的最初,她尽感痛苦。她想不通为什么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被今人遗忘,寻找和保护他珍贵遗产的过程也处处碰壁。

  2007年,礼露与《国士无双伍连德》策划编辑林冠珍自费赴新加坡考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讲演《伍连德博士在今日中国》,讲演以诗结束──“有一个名字,隆来如此陌生……”这第一句出来,礼露哽咽良久,全场都静静地等待着她。

  “一部风儿吟唱的不朽传说/一座无形的金铸楷模/一个没有纪念碑的英雄/一首无词的歌……”

  “或许我是太投入了,感情陷进去了无法自拔,”礼露这样描述自己著书的心情。她认为正因如此,后来格外地体会和享受到了“发现”和“找回”的快乐。此过程中,她结识了国内外很多宣扬伍连德的朋友,他们将自己戏称为“伍迷”。

  礼露说,更多的人一起行动,情况就不一样了。如今,哈尔滨建立了伍连德纪念馆和纪念医院;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中文版的伍连德传记;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拍摄了《伍连德博士传》电视专题片……

  “今天我又拿出了这本书,心里是相当地好受,”礼露说。她介绍说,这是一部发现纪实,读者不必费力,只需跟随着中外探索者的脚步和镜头,就可以感性、轻蟆、自然而快捷地认识伍连德了。她打趣说:“我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提出‘表扬’和‘自我表扬’。”

  礼露选定在今年推出《发现伍连德──诺贝尔奖候选人华人第一人》一书,因为在这个“历史时间窗”上重现和纪念伍连德,意义深重。今年的12月24日,是伍连德赴东北抗疫100周年(1910-2010);明年4月是伍连德主持召开的国际防疫大会(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百年纪念日(1911──2011)。

  礼露说:“我从第一次知道伍连德到现在已五年多,积累了很多却一直没有勇气下笔作书,激发爆发力的就是前面这些重要的纪念日。”她在封扉献词:“谨以此书纪念伍连德博士逝世五十周年”(1960-2010)。  

  尽管出版社和礼露自己都按照畅销书来“包装”此书,9月21日要在中国国家卫生部院内的“伍连德讲堂”召开首发式,又安排了签售会。但礼露笑说,这本探讨冷门话题的书,“不太可能畅销”。

  但谈到这本书未来的影响,礼露显得相当有把握。她说:“伍连德博士气宇轩昂地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走出来了,从此走向世界,走向明天。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他,景仰他,宣扬他,纪念他,并参加进来一起保护和继承他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这样,我──我们作这本书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香港中通社记者 茹萦莹)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