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病中期望写出"大东西" 认真严谨影响身边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曹禺病中期望写出"大东西" 认真严谨影响身边人

2010年09月15日 13:34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9月24日,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大师曹禺诞辰100周年。这些天,北京的舞台上,曹先生的著名剧作陆续重排登场。 经典常演常新,让中国的戏剧界热闹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再次激起中国戏剧的黄金梦想。 本报记者专程赴京,探访北京人艺,走访先生故交。在他们的记忆里,在他们的叙述中——

  遇见曹禺

  曹禺生前曾担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剧协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北京人艺院长等职务,是我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曹禺一生创作完成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蜕变》、《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10多部享誉世界的剧作。

  在他的学生与好友的回忆中,曹禺最后的日子里,前后在北京医院住了8年,在此期间他的灵魂深处,始终没有离开过文学创作,自然主要是戏剧创作。他的手边一直有好几个本子,其中有活页本、小笔记本、学生用的横格本……里边的内容很丰富繁杂,有他的断想,有日记,有人物的对话,有写出的诗,更多的是他想写的剧本提纲。

  那段时间,他的枕头边上常常放着《托尔斯泰评传》之类的书。他看起来很是认真,很有兴致。有时,他看着看着突然一撒手,大声说:“我就是惭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干……”

  纪念一位大师,就是在他的作品中触摸他的灵魂。

  100年前的9月24日,天津万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给这个没落的旧官僚家庭投射进一抹喜气的亮色。“家宝”,长辈取名寓意不言自明,但谁也不曾想到,日后这个孩子却以“曹禺”之名震惊中外。

  其实并非与万家无关,旧体“万”字拆开是“草”字头加“禺”字,“草”字头与“曹”音相近,这便是“曹禺”的由来。1933年,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被同学们戏称为“小宝贝儿”的万家宝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并在第二年以笔名“曹禺”公开发表,引起强烈反响。

  此后,他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由此奠定了自己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杰出地位,被外国学者誉为堪比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曹禺出任首任院长,在近半个世纪岁月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导演、演员和舞台工作者,使北京人艺成为国宝级的艺术殿堂。1996年,曹禺因病逝世。

  在大师诞生百年之际,我们寻访故旧,试图穿越时空重新认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曹禺。

  他的作品到现在都不过时

  “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作家应该死在书桌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曹禺曾如是说。人如其言,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戏剧艺术。

  曹禺从小就对戏剧情有独钟,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因为继母十分爱看戏,曹禺小时候跟着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这让他对戏剧有了初步的了解。5岁时,小曹禺还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尝试编戏演戏。

  在南开中学,曹禺加入了文学会和南开新剧团,开始做戏剧演员,虽属业余,但这段做演员的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帮助很大。进入大学后,因为对戏剧的浓厚兴趣,他离开南开大学政治系,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孜孜不倦地阅读西方戏剧文学作品,并凭借《雷雨》一鸣惊人。

  90高龄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吕恩当年所塑造的“繁漪”形象,是其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她在回忆曹禺时说:“老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的作品总能抓住观众,能影响很多人。比如《雷雨》就是一部反封建思想的作品,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刻画了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生存状态。”

  吕恩说,《雷雨》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很多人,因为在现实社会中,特别是在农村,封建思想还没有彻底根除,这恰恰反映了曹禺作品的思想深度。

  不只是《雷雨》,曹禺的多部作品依然能引起当下观众的共鸣,他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卢敏说,曹禺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人,他对社会不公、人们内心的痛苦感悟很深,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拿《北京人》来说,这部创作于抗战最艰苦时期的作品看不到战争,因此当年遭遇错误批判,但多年之后,人们发现曹禺是从更深层来探讨民族和人性。

  北京人艺副院长任鸣与曹禺年龄正好相差50岁,1994年,他刚排完《北京大爷》,当时曹禺身体很不好,他前去医院探望曹禺。就在那次,曹禺和他们有一次重要的谈话。

  “他主要谈了三点。戏是演给观众看的,一定要让人看懂;人艺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没有风格就不是人艺了;要好好研究焦菊隐,他对人艺风格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任鸣说,当时自己很年轻,思想自由,个性张扬,曹禺语重心长地嘱托,这番话对他帮助非常大,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也就是从那次谈话后,任鸣变成了一个坚定的继承派、人艺的守望者。

  他的认真严谨影响着身边人

  曹禺对戏剧创作始终满腔热情,继处女作《雷雨》之后,他又推出了多部传世名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尽管公务繁忙,却依然保持着这种难得的热情,并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对此,原北京人艺创作室主任蓝荫海感受深切。

  上世纪60年代初,蓝荫海担任曹禺的助手。有一年,曹禺准备以一个优秀售货员为原型创作剧本,便带着蓝荫海一头扎进北礼士路副食店体验生活,两个人穿上工作服,在柜台上卖油盐酱醋。曹禺这种深入生活的创作态度,令蓝荫海记忆犹新:“曹禺老师有心脏病,每天上班前都要把硝酸甘油药丸放在工作服口袋里以备急用。我劝他注意休息,不要过分劳累,但是他不听,反而告诉我要拥抱生活。”

  从1952年建院起,曹禺一直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建设一个专业的话剧院始终是他的理想,人艺的一切成了他所有生活的重心,他曾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对人艺的感情——我有一个爱人,也有一个情人,这情人就是北京人艺,我对她爱得厉害啊!

  建院30周年时,曹禺为撰写纪念册的序言几易其稿,原北京人艺院办主任张学礼回忆说:“记得有一次曹禺为一段有关赵起扬的文字,在电话中和我交流了近半个小时,总觉得稿子里差了些什么,最后他把大家对起扬同志的爱称‘老赵’写进稿子才肯满意地落笔。”

  细微之处见性格。还有一次,剧院的打字员误将“终于攻破前人的窠臼”中的“窠”打成了“巢”,曹禺发现后专门写信前来提醒,“窠”千万不要读成、更不要写成“巢”。他还特意让张学礼叮嘱大家,凡是北京人艺出去的东西,一定要仔细校订,不能有错别字。他的认真、严谨,深深影响着剧院的每一个人。

  他是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

  曹禺年少成名,后来担任领导职务,但他从不以此为傲,相反为人处事十分低调和善,年轻人总能得到他的鼓励和支持。

  北京人艺建院初期,蓝荫海等青年演员突击编排的独幕剧《夫妻之间》得到了曹禺的认可,他亲自为剧本写了评论,并推荐给《剧本》月刊发表。后来《夫妻之间》剧组被批准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演出,在出发前的欢送会上,曹禺从自己家里拿来一坛北京市长彭真送他的绍兴酒,为剧组的每个人斟了一杯,像一位慈祥的父亲送子出征一样,给大家壮行。

  “那天天气很冷,可我们喝了曹禺院长给我们斟的酒,心里却暖烘烘的。”回忆往事,蓝荫海感慨万千。

  生活中的曹禺,是一个善于倾听心声的朋友。在社会上体验生活时,他都能和身边的人融洽相处,大家都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曹禺原来这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于是像老朋友似的叫他“老曹”。空余时间,大家都喜欢和曹禺聊天,也愿意将各自苦辣酸甜的人生经历毫不隐讳地说出来,有的小青年甚至把个人的恋爱史都绘声绘色地讲给“老曹”听。

  在艺术上,曹禺同样是个热心的领路人。蓝荫海担任曹禺助手时,曹禺很关心他,给予他许多鼓励和帮助。后来他转为专业编剧,常常遇到挫折而感到迷茫,曹禺总能体察入微,和他进行长谈。

  “你虽然没学过编剧,但你演了10多年的戏,这就是你的好条件!莎士比亚之所以可以写出那么多经典的戏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有多年演戏的经历。另外,你参加过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到过战火连天的朝鲜前线,这些经历都会是你以后写作的一笔非常宝贵资源。”一席话给了失去自信的蓝荫海莫大的鼓舞,后来他成长为国家一级编剧,创作了一批佳作。

  曹禺担任北京人艺院长40多年,心始终与下属们紧紧连在一起,鼓舞着大家努力工作。在接到演员于是之关于剧院35周年院庆纪念设想的汇报后,他马上回信,深情地说:“我的心随你们跳动的心而跳动,北京人艺是我们的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灵魂,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把一生最好的光阴交给它,只有把老命献给它,才对得起它,对得起祖国。”

  在83岁高龄时,曹禺仍惦记着人艺的普通员工,用毛笔写了一封亲笔信鼓励大家:“北京人艺获得世界声誉是多少有成就的艺术家们争得的,但也和众多像你们这样的行政干部努力工作分不开,你和我和大家都是搭起这个舞台的砖石,我们的工作和艺术家们的奋斗是一致的,一体的。”这些发自肺腑、饱含真情的话,让人艺的员工无不为之动容。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