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远征军老兵回家 曾是多兵种"全才"(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87岁远征军老兵回家 曾是多兵种"全才"(图)

2010年09月16日 10:3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家乡亲人欢迎何绍从

老兵和亲人相见甚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昨日上午8时50分许,87岁的远征军老兵何绍从和子女一行4人,乘坐由昆明开往宜宾的火车,抵达宜宾火车站。

  当地组织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何绍从献上鲜花后,何绍从的外侄周克龙、外侄孙严明红等人迎上前去,和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激动不已的何绍从仔细打量着从未谋面的亲人,早已泪眼婆娑。

  这是他离家70年后,第一次回家。

  老兵曾是多兵种“全才”

  与何绍从一起回到家乡的,还有他的大女儿何学转、二儿子何学章和四儿子何学稳,他们也是第一次踏上故土。

  在云南当教师的何学转说,在他们的记忆里,父亲不知说起过多少遍“我是从宜宾走出去参加抗日战争的”。此次回老家,父亲一路上都很兴奋。

  据何学转介绍,目前他和父母及弟弟都居住在云南腾冲县,他们一行是14日上午从腾冲到达昆明,又马不停蹄从昆明赶往宜宾的。

  何学转说,父亲的老家在宜宾市屏山县新发乡。从平时与父亲的言谈中她了解到,1941年,年仅17岁的父亲离开老家参加远征军后,属20集团军53军运输团,专门负责为战场输送子弹、炮弹等。

  何绍从告诉子女,他当年在战场上背得最多的是82迫击炮弹。每次背着沉重的炮弹上高山,他从不叫苦叫累,并多次冒着枪林弹雨将炮弹送到前沿阵地,保证了对日作战的需要。

  尽管在运输团使用枪支的时间不多,但在训练重机枪、冲锋枪、步枪等很多兵器时,何绍从都很刻苦,深得要领并能很好地使用,因此在战场上被战友们称为多兵种的“全才”。

  原来姓龙,是上门女婿

  昨日上午,何绍从一行来到宜宾城区滨江路,品尝了家乡的燃面。

  “好多年没有吃到宜宾的燃面了,有时做梦想起都在流口水。”接过服务员端来的燃面后,何绍从大口大口地边吃边说。

  在城区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口,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何绍从对子女们说:“沿江而上,就是我魂牵梦绕的老家屏山。当年从屏山参加远征军前往云南的上千人,而今还健在的,已经不多了。”

  何绍从原名龙永地,在他的记忆中,老家的妹妹名叫龙永兰。

  对于父亲为何改名姓何,四儿子何学稳说,父亲当兵离开宜宾老家后,一直没回过故乡。1948年,父亲经人介绍,与云南腾冲县腾越镇田心村的姑娘何某结婚,成了何家的上门女婿,并按照当地风俗改了姓名。

  “此次回宜宾老家探亲,本来是要带着妈妈一起的,但由于她身体不是很好,坐不了这么久的车,最后只好放弃。”何学稳说。

  老兵回家亲人奔走相告

  “尽管妈妈龙永兰已去世10多年了,但得知舅舅要回老家探亲,我们都非常高兴,大家奔走相告,并提前办好了10多桌酒席,准备了两箩筐鞭炮,做好了迎接准备。”在从宜宾前往屏山县的路上,何绍从的外侄周克龙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本来他们想在宜宾火车站燃放喜庆的鞭炮,但出于安全考虑,只好将准备的鞭炮在老家门口尽情燃放。

  得知离家70年的87岁远征军老兵回故乡,屏山县新发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提前做好了接待准备。乡党委书记龙绪露说,随着举世瞩目的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工程的建设,屏山县老县城将全部搬迁到新发乡,该乡将成为未来的屏山新县城,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定会令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振奋不已。

  昨日中午,当何绍从回到老家新发乡时,该乡乡长向垣华、副乡长邓远文等人提前来到乡政府大门口迎接。

  向垣华说,了解到老人爱吃回锅肉,这次回老家,将让他吃个够;特别是中秋节将至,当地已为老人准备了中秋月饼等,将让曾为抗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处处感受到家乡人民的温暖和热情。

  文/图 华西都市报记者 田富友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