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俗”全社会共同参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反“三俗”全社会共同参与

2010年09月16日 11:09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反“三俗”系列述评③

  记者 郭晓宇

  制造、发布、传播、接受、管理,信息的传播过程连着“你我他”,庸俗低俗信息的传播同样少不了“你我他”,分析责任,只有大小轻重,谁都跑不了。以网络低俗信息传播为例,你不能把板子全打在网民身上,也不能只打网站的屁股,如果只强调政府的监管,同样是不公平的。在这里,现实的思路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治理。

  反“三俗”,政府的有效监管是必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从“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职能部门的表现,不难看出这一点。但也应当承认,在现实的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管”确是真真切切地存在,这也正是权威人士分析的“三俗”做大的原因之一。监管的性质类似救火,所以政府扮演的角色也就成了“救火队”。对于这只“救火队”,现实告诉我们不能过于苛求,因为若论“救火”,他们不是唯一的队伍。对这支“救火队”,要求他们提升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的能力;希望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做到及时灭火、快速灭火,也许更为理性。

  对媒体而言,首先要自律,不为庸俗低俗之风提供传播渠道,这是首要责任。其次,媒体还要有所担当,要加大报道和评论力度,曝光、谴责传播低俗信息的不文明行为,抨击各类“三俗”现象,积极参与到“共同治理”当中。

  不制“俗”,不传“俗”,则是所有传播者的参与方式。在中国曲艺家协会,由李金斗、常贵田、师胜杰、冯巩、戴志诚等相声演员起草发布的“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自觉承担曲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的倡议书,就是一例。

  这些年来,中国的传媒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推动下,“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已经成为可能,信息发布早已超出传统模式。数以几亿计的中国网民,正成为信息发布的庞大队伍,现实中,这支队伍的庞杂性和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风险,正使其成为庸俗低俗之源。为此,广大网民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娱乐观,不能把嘲讽戏谑、低级趣味当作有个性,不能把低俗庸俗当作追求“时尚”,不能把制造低级噱头博人注目当作“成就”。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网民力量中正义成分,这些力量正成为民间反“三俗”的中坚。监督是其参与的主要形式,正是他们,一些低俗节目要么关、要么改,一些低俗之人,要么匿迹、要么革面。这也让人们看到了社会舆论监督的力度。就中国而言,社会舆论监督和社会团体还不太成熟,现在还是起步阶段,亟待壮大。

  “抵制网络庸俗低俗媚俗之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一起努力。工青妇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互联网法制道德教育,引导网民树立文明、高尚、进步的文化取向和正确的网络观、娱乐观、荣辱观,自觉抵制低俗,坚持文明上网。”国务院新闻办互联网新闻协调局局长彭波说。

  谈及互联网低俗之风整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熊澄宇认为,应当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即由单纯的政府参与,行政“管理”,转变为建立一个政府、企业、用户、家长、孩子全方位参与的“治理”体系。

  虽然两位说的都是互联网,但对全社会的反“三俗”同样适用。除工青妇组织、企业、用户、家长、孩子,对“三俗”之风的治理,还需要更多的力量,唯如此,“三俗”才能渐弱!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