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祁庆富:别把非遗当成“金钱乐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者祁庆富:别把非遗当成“金钱乐园”

2010年09月17日 07:5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祁庆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核心观点

  如果想把“精神家园”打造成“GDP家园”,发展成“金钱乐园”,成天忽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是既不懂得什么是经济的无稽之谈,也是不明白非遗保护真谛的无知之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有人调侃:“不是东西”。“东西”可以物化、量化、财富化、增值化,可“不是东西”就不好物化、量化、财富化、增值化。于是乎,有人就想方设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西化”,就是“物化”。

  保护非遗,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当然密不可分,但不能等同。如果想把“精神家园”打造成“GDP家园”,发展成“金钱乐园”,成天忽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是既不懂得什么是经济的无稽之谈,也是不明白非遗保护真谛的无知之论。

  保护非遗,国家有明确规定: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冲突一直是个难题。比如,“生产性保护”,必须要不改变其自然衍变的生长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表演类的非遗,不能随意进行商业性的加工、改造,不能改变其活态传承的本质。

  我们必须认识到,不是所有的非遗都可以“生产”、“表演”。属于认知类的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例如第一批国家级名录中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不可能人为地生产出来;属于礼仪类的祭奠、信俗,例如“祭祖”,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场所以特定的规则进行,决不能随意搬上舞台进行表演。

  还有一些情况也需要注意。比如,彝族百姓用撒尼语传承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是非遗,电影 《阿诗玛》则是利用非遗资源发展的“文化创意作品”,就不是保护对象了。云南石林地质公园里表演的旅游项目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打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旗号搞创意性旅游项目,就不是“合理利用”,而是“以假乱真”的“不合法”。

  因此我们说,“合理利用”的“合理”不是鼓励语义,而是“限制”性定语,使旅游、产业开发不至于对非遗存活构成威胁。现在,许多人抛开保护,以“合理利用”作为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依据”,这就是最大的不合理,是本末倒置的无理!

  (本报记者杨雪梅整理,人物速写为罗雪村绘)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