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认定曹操墓 呼吁各种争论要尊重学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多位专家认定曹操墓 呼吁各种争论要尊重学术

2010年09月20日 09:06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6月12日,安阳曹操高陵恢复发掘。日前由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104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和63家全国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共同投票的“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苏州揭晓,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陕西富县秦直道遗址、陕西西安帝陵考古调查及发掘、江西高安华林造纸作坊等引起广泛关注的考古发掘项目当选。  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9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内黄召开,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我国各省市区考古文博机构、有关高校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就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手工业考古、墓葬考古、汉文化研究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研讨。专家学者还实地考察了曹操高陵,并召开了座谈会,有18位专家分别从曹操墓出土文物、墓葬形制、墓葬结构等方面结合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安阳西高穴2号墓就是曹操高陵。同时,专家们还一致表示,曹操高陵考古欢迎学术争鸣,但拒绝恶意炒作。

  座谈会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白云翔主持。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有: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郝本性,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文字专家刘瑞,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墓葬专家刘振东,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韩立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志清,洛阳文物考古工作二队研究室主任严辉等。

  发掘过程科学严谨 证据链丰富

  专家们说,通过实地考察西高穴曹操高陵考古发掘现场,参观高陵出土的部分珍贵文物,可以认定,西高穴2号墓即曹操高陵的发掘是科学的,发掘过程符合国家文物局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材料记录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图纸资料都很规范,证据链也很丰富。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段清波长期从事帝陵墓考古发掘,他说,曹操高陵出土的“魏武王”石刻等,已经说明了这个墓的性质。同时,墓葬所处的时代,所出土的器物,都能够相互印证,没有什么疑议。

  曹操高陵后期的文物资料研究的新进展,为曹操高陵的判断提供了新的佐证。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韩国河说,现在考古队已经修复了11件瓦鼎,还剩余一些碎片,应该是12件。按照《汉书》《后汉书》“礼仪志”里记载,天子随葬“瓦鼎十二”,由此证明这个墓用的是天子礼仪,也正是曹操强调汉统、用天子之礼的体现。

  河北省文物考古所所长韩立森说,邺城本是曹魏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中心,史书上记载曹操的高陵埋葬在邺城的西边或西北边,河北磁县、河南安阳安丰乡都是邺城的统辖区。曹操高陵在安丰乡西高穴村,与文献记载不矛盾。曹操墓的墓室规模都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加上出土的随葬器物,可以认定西高穴大墓就是曹操墓。

  欢迎学术争鸣 拒绝恶意炒作

  针对当前社会上对曹操高陵的疑问,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说,现在提出的一些质疑,我认为还不足以推翻曹操高陵这个结论。考古学是整个人文学科中最讲究科学手段的一个学科,是最注重科学方式的学科。许多批评者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在论辩中间基于不严肃的态度,也有一部分人不排除是在炒作自己,在动机中有恶意的成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说,一座墓葬性质的推测并不是非要根据一枚印章、墓志或者哀册才能确定。现在发掘的西汉帝陵,十一座帝陵中,除了长陵和阳陵出土有文字证据,其他九座陵都没有文字。秦始皇陵到现在也没有出土印章或玉玺。曹操高陵也是通过多种证据链来科学判断的。还有些人提出因为某某人几年前说过这里是曹操高陵,几年后果然在此发掘出来,就认为这是作假。实际上这是考古学家经过潜心研究的结果。比如秦都雍城,老一代的考古学家根据文献资料以及有关工作来推断秦都雍城在陕西凤翔县的附近,然后经过考古队几十年的工作秦公陵园找出来了,秦公大墓挖出来了,这是考古学的公认结果。你不能说在很多年前我们推断此处为秦都雍城,然后过了几年我们就找着了,这就说我们作假。

  参加座谈的专家们一致表示,我们现在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话语权。但发表意见前希望能先了解一下历史、了解一下考古常识,如果连常识都不懂就敢参与讨论,那就是无知者无畏了。呼吁各种争论要尊重学术,回归学术,要从客观的材料出发,通过科学的方法,把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系统的、缜密的梳理后再推出结论。总之,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记者陈 茁)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