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第少年题诗报国 戎马倥偬生前未返家乡(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周士第少年题诗报国 戎马倥偬生前未返家乡(图)

2010年09月20日 14:01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人们印象中,军人的手是握“枪杆子”的。殊不知,周士第还是一位激扬文字的“笔杆子”。即使在行军打仗中,他也手不释卷,笔不停挥,常常在空中轰炸机、地面机关枪的战斗间隙完成写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诗作和军事论文为一个时代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印记和重要的军事思想资源。

  “戎马四十年,临阵何止千。敌人未灭尽,斗志更强坚。”这首题为《一个兵》的诗作,是1964年周士第为激励自己而写的。那时由于身体原因他已不再担任实际职务,却仍满怀革命豪情带病写作。他回顾过去的革命战斗经历,奋笔疾书,先后撰写了许多论文、文章、回忆录。

  “这首诗是将军一生战斗的最好概括。”海南大学教授王春煜认为,在我国高级将领中,周士第是少有的文武双全。

  若不报国誓不还

  至今,广州黄埔军校陈列室还有一本周士第用过的书———清朝湘军名将胡林翼的《读史兵略》。书共六卷,线装毛边纸,内页手批圈圈点点,密密麻麻,少者数十字,多者千余字,分红黑两色墨水,均为蝇头行楷,让人看了钦叹不已。

  少年时,周士第就喜欢激扬文字。当年,他愤然临别故乡北上时,曾在自家墙上题诗咏志:“男儿立志出乡关,若不报国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这首诗借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军事家西乡隆盛的《赠父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借这首诗,少年周士第向世人表达了自己的鸿鹄之志和铿锵誓言。来到广州,加入琼崖评论社后,他的思想越来越进步,文字越来越犀利。这一时期,他在《新琼崖评论》发表《琼崖的压迫阶级与被压迫阶级》《中山先生遗嘱指示我们的道路》等文章,受到关注。

  令周士第抱憾的是,自己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重返过。戎马倥偬,无暇顾及;在位工作时,又无法脱身;退休了,却又百病缠身难以渡海。此时,家乡就成了梦中常唤的一个名字。1963年,周士第在广州从化温泉疗养,当时的琼海县委领导姚俊山、何如伟曾特地登门拜访他,邀请他回家乡海南岛一行。然而,因病未能成行,他就此遗憾不已,他一口气写下《故乡》《故园》《海南岛》三首诗,以抒内心的思乡之情。“三面红旗照四方,五指山上放光芒。九曲江水流福利,六连岭花永芬芳。”在《故园》中,“九曲江”、“六连岭”等家乡山水皆入诗,表达了将军深深的思乡之情。王春煜说,这三首诗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周士第将军对故乡深切的怀念。

  1995年8月1日,夫人张剑遵照将军遗愿,携家人将将军骨灰送回家乡琼海埋葬。这位当年曾立志“若不报国誓不还”的海南之子,终于长眠在家乡的大地上。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