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南海一号》融入波斯曲 前期花费超300万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粤剧《南海一号》融入波斯曲 前期花费超300万元

2010年09月20日 14:2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粤剧《南海一号》将于10月13日、14日在广州大剧院正式首演,这是首个亮相广州大剧院的粤剧节目。届时,从“南海Ⅰ号”中出水的部分文物也将同时在广州大剧院展出,另外粤剧《南海一号》进入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演出的准备工作也在进行中。

  “南海Ⅰ号”是一艘南宋时期沉没于广东阳江海域的木质船,2007年12月22日出水,被考古学家们确定为行驶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古船。以此为由头创作的粤剧《南海一号》讲述了发生于南宋高宗年间的广州和波斯之间的一个“异国三角恋”故事,而“李大用”、“李六哥”、“林花”这些出现在从古船上打捞出的瓷碗底部的名字,成了故事中主角们的名字。该剧是粤剧表演艺术与考古相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展现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以及岭南先民自信、大气、包容、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创作初衷

  作为“南海Ⅰ号”打捞项目的执行总指挥,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说,当初在制定打捞方案时,就有一个想法———将“南海Ⅰ号”文物实体搬上舞台,用舞台来宣传文物,用文物来讲述历史。景李虎介绍:演出的同时,由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将部分“南海Ⅰ号”的出水文物摆在广州大剧院中展出,二者相互印证,做到动静结合、古今结合、虚实结合,从而为这部戏增添一丝神秘的色彩。

  传统粤剧加入波斯音乐

  粤剧《南海一号》以粤剧为基础,结合了影视、话剧、舞台剧等元素,在表现形式上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粤剧中首次出现的波斯人服装设计几易其稿,唱腔中糅合了波斯音乐元素,形式新颖而不失粤味。

  在舞美设计上,主创人员在粤剧界首次运用了巨型多媒体投影形式,营造出了大海惊涛骇浪的舞台效果,并展现了“南海Ⅰ号”打捞、出水、进水晶宫等大事件。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与该剧导演傅勇凡均表示,加入这些元素是想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导演傅勇凡是话剧导演,在舞台处理上没有被粤剧“传统”禁锢住,“《南海一号》这出戏,粤剧表演的程式韵味、戏曲元素还在,骨子里还是一出粤剧,只是为了能吸引年轻观众,我们加进去了一些新元素,要让他们觉得,粤剧原来也可以这么有意思”。丁凡也表示:“波斯风格音乐的运用、歌剧的唱法、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可能会让一些观众不适应,但我认为是丰富了粤剧的表演形式,希望能探索出一条粤剧创新的路子。”

  前期花费超过300万元

  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说,排演《南海一号》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是可供借鉴的资料很少,“我们需要到处去挖掘素材,比如翻看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历史风貌的资料。”其次是投资巨大,丁凡介绍,前期投入大概有300多万元,单是舞台上那艘“南海一号”大船和布景的制作费用就近100万元,灯光、音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第三,演员们一开始对于新的唱腔并不是很适应,“以前的剧目排演是锣鼓音乐跟着演员走,现在是音乐先录音,演员熟悉音乐后才能唱出来,难度相当大。另外,剧中融入了波斯风格的曲调,用传统粤剧来表现外国的东西,非常不容易。”

  主创访谈

  【台前篇】

  丁凡(饰李六哥):

  瓷器商中的革新派

  按照考古打捞出水瓷器上的名字,创作出的李六哥这个人物形象,既真实又虚构,在表演上有一定压力。原来的剧本设置是李六哥和林花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后来又喜欢了波斯姑娘古丽,让人觉得他太“花心”,不符合中国人的道德观念。经过修改后,李六哥和林花开始只是兄妹感情,后来才发生了微妙变化,李六哥最终回到了林花身边,古丽成了一个小插曲。在人物性格上,李六哥是一个改革派,父亲李大用则是反对对瓷器制造改革的保守派,父子之间产生了激烈矛盾。

  蒋文端(饰林花):

  为护爱人牺牲自己

  作为中国的传统女性形象,林花知书达理、温柔含蓄,跟奔放热情的波斯女孩古丽有很大差别。她最后为了心爱的人牺牲,会赢得观众的同情心。在表演唱腔上,我做出了一些变化。比如林花对六哥从小女孩时的两小无猜,到长大后的暗生情愫,我用腰部或是舞台步子来表现内心情感的朦胧变化。在唱腔方面,与波斯姑娘古丽相比,我的唱腔比较抒情缓慢,还是比较传统的。

  梁淑卿(饰古丽):

  波斯女爱跳肚皮舞

  波斯商人的女儿古丽性格开朗热情,小时候从“羊城通”爸爸口中听说过东方世界,所以她来到东方后不但陶醉于东方文化,还被李六哥所吸引,主动追求六哥。因为与东方女子不同的奔放和开朗,六哥也很喜欢她。这次在粤剧舞台上演一个外国人,所有的表演程式全是颠倒的。我会用肚皮舞和口音变化来体现外国元素,特别是肢体语言。我很注意观察外国人的动作,比如莎拉·布莱曼唱歌时有一个动作很有特点,我就学了融入到表演中。

  【幕后篇】

  卜灿荣(唱腔设计):

  行腔体现异域风格

  《南海一号》这出戏牵涉到两个国家的文化,需要用不同风格唱腔来表现不同文化的元素。以往在一个节点上用拖腔,现在需要在每个地方都要体现,但又不能失去粤剧的韵味。整出戏用的是广东音乐大师吕文成创作的《杨翠喜》作为主调,同时还运用了许多小调,比如《秋水伊人》、《秋水龙吟》,来表现人物的各种情感。

  秦立运(舞美设计):

  用笨办法达到效果

  由于舞台表现的局限性,不可能将整个大船做出来,只能做出一个船头,整个船板宽约13米,高度有五六米,跟真的“南海Ⅰ号”船头尺寸差不多,且能在舞台上360度旋转。我们用最笨的办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做了一个船的剖面,在黑丝绒上画上各种青瓷,光泽度非常好,效果逼真。

  故事梗概

  南宋高宗时代,广州航海通商大户李大用、李六哥父子,修造大船“南海号”,满载瓷器远渡波斯。全剧以父子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为主线,突出了六哥敢为人先、富强图存的宏志;而李六哥与表妹林花、波斯姑娘古丽之间凄美的爱情,制造了全剧的高潮。最终风暴来袭,“南海号”与船中人最终都沉没于汪洋之中……

  羊城晚报记者 肖执缨 通讯员 梁彦兰 实习生 童立志 文/图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