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塔祺州城相伴千余年 静待再次修葺(组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辽塔祺州城相伴千余年 静待再次修葺(组图)

2010年09月20日 15:01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辽塔祺州城 相伴千余年

  塔是辽代砖塔

  据《东三省古迹遗闻续》记载,康平县东南25余公里处的小塔子村东边古庙院里,有座古塔高十三丈,古塔基座周围雕塑着罗汉像。古塔旁边地上,躺着一甬断为三截的碑碣。碑碣记载,清代咸丰八年(1858年),昌图县知府见古塔基座残坏,便命令村民集资十两黄金,大兴土木,修缮古塔。但当撰写该记载之人看到古塔时,古塔已再度残坏,以致“砖瓦零落”。

  9月16日上午,记者在小塔子村看到,古塔四周业已搭好脚手架,准备再次修缮。康平县文管所所长李英奎介绍说,这座古塔为辽代砖塔,高30余米,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结构,基座周长30.96米、高2.3米。这次修缮辽塔同时,还要铺设地砖甬路,修建看守古塔人员办公的房屋。

  仔细观察发现,这座辽塔的佛龛、坐佛、协侍、飞天、斗拱、小壁塔等砖雕,虽经千年风雨剥蚀,却状貌神态依旧栩栩如生,刀工线条、造型依旧保存完好。尽管塔身已向东南稍微倾斜,但经过省、市、康平县多次修葺后,这座千余岁高龄古塔,依然挺拔刚劲、飒爽英姿。

  李英奎所长提供的一张绝版照片,不仅印证了“宝塔寺”当年风采,还佐证了“宝塔寺”门前一对石旗杆的来历:照片上,人们在“宝塔寺”二马殿前合影;照片天头上题字说明,1941年6月建立旗杆合影留念;落款为:信士姜化东敬献,住持刘广善监制。

  李英奎所长介绍说,1940年,在当地警署任职的姜化东,来到“宝塔寺”求嗣,翌年果然得子。他遂为“宝塔寺”建立一对石旗杆,以表还愿诚意。眼下,古塔前保存完好的一对石旗杆,就是姜化东于1941年设立的。

  庙是清代古刹

  康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杨玉峰介绍说,经过调查,在清代咸丰年间,这座辽代砖塔前后,曾经有座“宝塔寺”,住持僧人法号“同宝”,俗姓姜,收弟子“心悟”,俗姓赵。师徒二人以辽河摆渡为生。初始,他们以小舟载送客人,生意日渐兴旺之后,师徒二人购置了一条五丈五尺长大船,能够容纳三套马车。从此,来往客商、百姓、车辆等,均可乘坐他们的大船渡辽河。

  聚集钱财后,师徒二人从法库请来“空杰”和尚,于清代咸丰年间扩建庙宇。扩建后的庙宇,占地两垧,南临土道、北至沟沿、东接古城、西连村庄,共修建了四层大殿。

  最南面是三间二马殿,中间为过厅,直通寺内;过厅门楣匾额楷书“宝塔寺”;左间泥塑黄马;右间泥塑红马,为关老爷坐骑;粉壁之上,彩绘《三国演义》故事。二马殿前,设两尊石狮、一对儿石制旗杆。二马殿两侧,即为寺院青砖围墙,左右各有侧门。步入寺内,迎面为影壁,两侧券门,中间神龛,神龛之上砖雕匾额“玉浪恒清”,落款为“住持僧刘源海敬立”。该影壁修建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影壁两侧,东有钟楼、西有鼓楼。

  影壁之后便是辽代砖塔。塔后为三间老爷殿,正殿修龛,供奉关老爷塑像,两侧配殿泥塑周仓、关平、雷公、电母、风婆、雨司、五王四神、土地塑像。其后是三间娘娘殿,每间均有佛龛,供奉云霄、碧霄、琼霄“三霄娘娘”坐像。最后大殿为三佛堂,供奉三世佛,两侧站立十八罗汉,粉墙壁画十八藏地狱图。三佛堂东侧观音阁,高于三佛堂,为早于“宝塔寺”的建筑。

  “宝塔寺”西北角修建了群仙堂,青砖花墙独立成院,并修建了影壁。寺院东侧,修建了5间住持僧禅房,以及东西厢房各10间,供僧人、水手居住。当年,寺内有僧人等10余人、5条大船、50余垧土地。寺院除供佛念经之外,还雇人使船摆渡、耕种田地。

  据介绍,“宝塔寺”历经七世住持僧人。1928年,四世住持僧人“广禅”“圆寂”后,寺庙逐渐萧条,曾归属康平县财务局管理。尽管如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庙会,“宝塔寺”依然热闹非凡。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伪满政府委派的七世住持僧“真香”溜之乎也。此后,“宝塔寺”陆续被拆毁、遭破坏。当地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沈阳解放那年,不少村民的民房,就是用庙里的青砖建造的。

  如今,“宝塔寺”仅存古塔、影壁、石狮、旗杆而已。

  城是祺州古城

  辽代古塔东南约50米,是一片茂盛的玉米地。跟随李英奎所长,沿着一条土道东行不远,一道土墙突兀在记者眼前。李英奎所长说,这便是辽代祺州古城的西城墙遗址;脚下,便是西城门大道。

  李英奎所长介绍说,祺州城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天显年间,即公元922年至926年。祺州城最初名为檀州密云县,后更名祺州庆云县,使用年代为辽、金、元三个时期,至明代废止。

  《辽宁省志·文物志》记载:祺州城遗址呈正方形,南北长340米、东西宽260米,东、南、西均辟有城门,东门、西门以南,以及整个南城墙,保存较好,城垣存高两米至3米、宽约12米,3座城门之外均有瓮城,城外修筑护城壕壁,城垣东、西城角及城墙间的角台、马面等,均清晰可辨。祺州城东门、西门之间,横贯一条大道,既是祺州城内主要街道,又是由西向东直达辽河渡口的必经之路。

  站在祺州城遗址西城墙边,记者脚下,辽金时期的陶瓷残片俯拾皆是,有灰陶、粗胎白釉、黄釉等陶瓷器残片。李英奎所长介绍说,城内还出土过铁铡刀、镰刀、石臼、石磨等生活用具,以及唐代“开元通宝”,北宋“黄宋通宝”、“景德通宝”、“崇宁通宝”,金代“大定通宝”等铜钱,文化层厚约1米至两米。祺州城东面约200米处,便是自北向南奔流的浩浩汤汤辽河。

  金代赵秉文诗作《庆云道中》,描绘了当年祺州城的景色:“对岸隔青山,孤城碧流开。绿芜天地合,白乌日边回。渡口呼舟急,沙头立马催。多烟生极浦,欲上客衣来。”

  人是掳掠移民

  史料记载,辽国亦称契丹国,为我国北方契丹族建立的国家,其历史年代,与当时中原地区的五代十国、北宋相一致,即907年至1126年。

  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辽代皇族姓“耶律”;皇后一族姓“萧”,为辽代贵族。《辽史》记载,“横帐诸王、国舅、公主”均为萧姓。贵族们跟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征战掳掠,俘获了大批汉族、渤海国百姓。然后,契丹人建立安置这些奴役的城池,称之为“投下州城”,并委派刺史、县令管理。祺州古城便是这样一座城池。

  当年,祺州城庆云县隶属东京道(辽阳)、辽州(新民公主屯镇)支郡,为州、县同治。

  辽代末期,完颜部落酋长完颜阿骨打起兵,一举歼灭辽国,建立金国。1118年,农历六月,祺州城军民向金兵投降。从此,康平地区归属金国版图。

  金代章宗完颜璟当政时期,辽东路提点刑狱(掌管司法、刑狱官职)王寂,在辽东辖地巡察时,于1190年农历三月初四,来到祺州城庆云县。当年,王寂记述了一桩小事,载入《辽东行部志》之中:“戊午早解鞅庆云县……予方解衣盘礴,从者携束浦以献曰:适得双鱼可食也。”王寂见鱼鼓腮摆尾,顿时产生怜悯之心,遂命从者将鱼放生辽河之中,并戏作小诗,以记其事。诗曰:“我爱濡响辍晨羞,持送城东纵急流。此去更饥须开口,莫贪香饵弄沈钩。”表达自己为官清廉、虑事审密、好生博爱的品德与风尚。

  《金史·地理志》记载:庆云县“辽祺州……有辽河。”金代废州存县,祺州城仍叫庆云县,归属咸平路咸平府(开原老城)管领。

  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后,于1216年前后占领了康平地区,并沿袭金代制度,仍称祺州城为庆云县;将咸平府改为开元路。史料记载,元代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屯田于辽河庆云等处。”可见,到了元代时期,祺州城已不再是“控扼屏蔽”的战略要地,而成为后方的屯田之地。

  明代至清代初期,康平地区是蒙古人游牧、驻扎的荒凉僻野。明代初期,朝廷在锦州、沈阳、铁岭、开原、昌图、西丰、抚顺地区境域内,建城堡、筑壕墙、修筑烽火台,史称“辽东边墙”,俗称“凹字边”,以防御女真族入侵、蒙古族复辟。

  康平处于边墙以西,为宰赛烧兔(蒙古游牧部落首领名字)等24营地,臣属明朝。辽东边墙以北、以西的广袤原野,北抵嫩江平原,统称“兀良哈”,即“朵颜”、“泰宁”、“福余”三卫。康平地区属“福余卫”管辖。朝代更迭,沧桑之变,祺州城逐渐失去了当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孔道”的重要地理位置。1988年,辽代古塔、祺州城遗址,均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眼下,辽代古塔静待再次修葺;祺州城遗址内外的将近30亩田地,当地人称“佛眼珠”宝地,庄稼长势茂盛。辽代古塔、祺州城遗址均保存完好,展示着千余年前契丹文明的风姿。邱宏摄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