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言情小说?黛玉的最大错是不该动情(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红楼梦》是言情小说?黛玉的最大错是不该动情(2)

2010年09月20日 15:5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红楼梦》

  是言情小说吗

  宗春启

  怎样理解《红楼梦》里讲述的故事,小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对于《红楼梦》一书的解读一直存在纷争。

  鲁迅先生当年就曾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毛泽东曾把《红楼梦》推崇为阶级斗争的教科书。他以政治家的眼光,看到了“大观园里的阶级斗争激烈”,认为《红楼梦》“最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关系”。

  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我以为,《红楼梦》里有阶级,但是没有阶级斗争。被填了一嘴马粪的焦大,因为太忠实于主子了。投井自杀的金钏儿,是因为失去了继续受剥削、受压迫的机会;下场凄惨的晴雯,因为她“嘴尖性大”、得罪人太多,更因为她长的像林黛玉,又深得宝玉的喜爱。焦大、金钏儿、晴雯,和他们的主子之间不存在“阶级对立”。

  也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民族主义作品,是一篇“反清檄文”。

  无论是曹雪芹还是贾宝玉,都是清兵入关的受益者。说他们反清,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而且,小说问世以后,得到了包括皇帝、太后等上层统治者的喜爱。难道他们都弱智,看不出书中的反清思想?

  有人甚至从小说中“考证”出一部清宫秘史来。说实话,曹雪芹家不过是一个包衣奴才。参与皇子之间争夺皇位的斗争,他家似乎没有资格。

  俞平伯先生晚年说过一句话:“《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这句很平淡然而很有分量的话,否定了那些把《红楼梦》作为历史去考证、去破解的研究方向。那么,《红楼梦》是一部什么小说呢?

  有专家认为:《红楼梦》是一曲青春、爱情和理想的颂歌,是一曲行将没落的封建社会的挽歌。这说法听起来似有道理,但恐怕经不起推敲:脂砚斋说,曹雪芹用了十年时间“哭成此书”。试问,世界上有哭着唱颂歌的么?如果说曹雪芹唱挽歌以至于“泪尽而逝”的话,那么他对行将没落的封建社会究竟是一种什么感情呢?

  《红楼梦》是一部“言情小说”吗?这个误区清朝时就有人指出过了。清朝讷山人在《增补红楼梦序》中说:“《红楼梦》一书……反复开导,曲尽形容,为子弟辈作戒,诚忠厚悱恻,有关于世道人心者也。顾其旨深而词微,具中下之资者,鲜能望其涯岸,不免堕入云雾中,久而久之,直曰情书而已。”显然,说《红楼梦》是一部言情小说并不确切!

  《红楼梦》究竟是一部什么书,曹雪芹和脂砚斋在小说一开头就反复强调了。最为明显的就是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当风月宝鉴一出现,脂砚斋就指出:“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此书表里皆有喻也”。看反面,“有济世保生之功”,但是“千万不可照正面”。当风月宝鉴被烧之时,“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红楼梦》就是风月宝鉴;风月宝鉴就是《红楼梦》。正面,讲的是风月;背面,讲的是死亡。作者、批者,都强调:一定要看背面。

  看背面,可以看到小说里一些人物的死。而每个人的死,大都可以和他(她)的过失、错误联系起来——当然,判断这些错误的尺度,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女主人公林黛玉,身上有许多大家闺秀不应有的缺点,在史湘云和薛宝钗的对比反衬之下,她的这些缺点愈发明显。而她最大的错误,是不该动情:“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贾母语),最后被最疼爱自己的外祖母所抛弃而惨死。“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痴迷什么?看破的又是什么?——情。

  有一个例外是迎春。她的死,是她父亲造的孽。

  主人公贾宝玉之亡是政治层面的,因为他不读书,最后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穷困潦倒的废物。“此系身前身后事”,小说写的是作者的亲历。作者在痛心疾首地批判自己、忏悔自己。有些学者把贾宝玉当做正面人物来看待,甚至把他说成是一个觉醒的先进青年,这实在是误解作者的用意了。

  贯穿整部小说的,是贾氏家族的灭亡。宁国府亡于不法;荣国府亡于奢靡。

  所以,《红楼梦》不是言情小说,而是一部用当时的道德准则劝诫世人的教科书:豪门贵族,不要学贾府;纨绔子弟,不要学宝玉;千金小姐,别学林黛玉——否则,没有好下场。这才是小说作者的本意。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