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发迹史》走红 作者曝其父曾冒死藏史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曾国藩发迹史》走红 作者曝其父曾冒死藏史料

2010年09月20日 20:22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曾国藩发迹史》中有一个细节:38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个精光,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真相。自此赢得道光皇帝的空前信任,仕途踏上全新境界。咸丰帝即位后不久,就将大清帝国的五部大权交给了42岁的曾国藩,这相当于曾国藩一个人同时掌管文化部、国防部、司法部、组织部和建设部。 “曾国藩光着屁股查库银,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裸体做官啊! ”一位网名为“范伟”的网友惊叹,现在某些官员先把妻子儿女送到国外定居,然后自己寻机溜之大吉,也被称为“裸官”,“同样是‘裸体做官’,苍天啊,大地啊,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

  “38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个精光,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近日,一本名为《曾国藩发迹史》的历史小说迅速走红,一位看过《曾国藩发迹史》的“曾国藩迷”甚至在网上发帖,向该书作者汪衍振致敬:“10多年了,一直想搞清楚曾国藩进入官场后,是如何出人头地的,终于有人揭开曾国藩的这段从政升迁细节! ” □记者齐书勤

  网友惊叹

  曾国藩初入官场经历首现

  《曾国藩发迹史》出版后,“曾国藩迷”在网络上奔走相告,这也让出版不久的《曾国藩发迹史》迅速成为热门话题。一位读者在微博中感叹:“20年前,作家唐浩明版的《曾国藩》全国热销,掀起过一轮曾国藩热,但唐浩明是从曾国藩离开京城,回老家开办团练写起,汪衍振的历史小说《曾国藩发迹史》,写的却是曾国藩如何从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公务员’,9年连升10级,成为省长级高官的全过程,估计不少公务员看了《曾国藩发迹史》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

  曾国藩,大清三百年第一名臣,生前死后的功过是非,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但曾国藩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却始终受到追捧,就连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这些叱咤中国的风云人物,也是曾国藩的“铁杆粉丝”。尽管有关曾国藩的图书出版层出不穷,但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的从政经历,不仅没有专著,在相关曾国藩的著作中,也难觅踪迹。“主要原因在于,涉及曾国藩这段经历的相关史料,一部分毁于战火,一部分被史书刻意隐瞒。”作者汪衍振告诉记者,“我通过各种渠道搜寻史料,直到写完《曾国藩发迹史》,前后花了21年的时间! ”

  记者从该书出版方读客图书了解到,《曾国藩发迹史》是他们今年重磅打造的“公务员读史”丛书第一波主打。“中国官场,自古如一。你今天碰到的问题,大秦宰相李斯也碰到过;你昨天遇到的麻烦,晚清名臣曾国藩也遇到过;他们是怎么一一化解的? ”

  作者受访

  作品曾遭历史系教授嘲讽

  曾国藩初入官场前12年的从政经历,百年来一直讳莫如深,汪衍振又是如何找到突破口的?他是否料到了《曾国藩发迹史》现在的火爆程度?“《曾国藩发迹史》出版时,我知道肯定会有反响甚至争议,毕竟它还原了一段被掩埋的历史真相,但这么火爆,却出乎我的意料。 ”

  汪衍振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我父亲本是爱书之人,上世纪50年代,全国兴起大炼钢,锅碗瓢盆被搜走不算,还要把书拉走,说是点火用。我父亲当时是地方官,他顶着不办,冒死藏史料,有人就把他告到县里。我父亲急了,连夜和我母亲把书装到车上,然后推着两车书,举家迁居东北。这些书里,有不少是关于晚清名臣的珍稀史料,都是现在市面上找不到的好东西。我未成年便经历文革,养成了孤僻性格,时常在这些泛黄的故纸堆中,阅读自乐。 ”汪衍振说,晚清名臣中,他最感兴趣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这三个人名气大,争议大,有人把他们捧上天,也有人对他们嗤之以鼻,我就想彻底搞清楚,这三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最终有了这部《曾国藩发迹史》。 ”

  汪衍振向记者透露,他还创作了《李鸿章发迹史》和《左宗棠发迹史》。“2000年,有一位历史系教授,得知我写了这些书后,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在学生面前嘲讽我,觉得我疯了。《李鸿章发迹史》和《左宗棠发迹史》马上也会推出,无论反响如何,我都会坦然面对。 ”汪衍振说。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