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不惑之惑:权是中性词,看你拿它怎么用(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白岩松的不惑之惑:权是中性词,看你拿它怎么用(2)

2010年09月21日 11:1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百分之七八十的自选动作你做好了吗?

  记者:你说到不会离开央视的原因,除了多年的感情、成长的感恩和很多一路走过来的朋友之外,还有就是当越来越多的卫视纷纷放弃新闻的阵地的时候,想做电视新闻,这里是中国新闻领域最靠近新闻和战场的地方。那么作为一个新闻人,你怎么看待诸多卫视放弃新闻阵地的现象呢?

  白岩松: 很多卫视的娱乐节目已经是全国性的,垄断这种东西早就随着技术的因素打破掉了。做新闻一方面有环境的因素,有现实困难,也有愿不愿意长跑的问题,眼前的压力和利益的问题,因素很复杂。在中国,新闻做不好马上有一个理由可以推掉,别人也信。但是体操比赛里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我想问问每一个同行,那百分之七八十的自选动作你做好了吗?所以这么多年我不太抱怨环境。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希望电视新闻的竞争更激烈一些,如果有更多的同行和卫视也开始走上这条长跑的道路的话,我会很开心。

  记者:现在很多媒体找选题的时候越来越喜欢在网络里获取线索,很容易跟着网络的热点走,你会在网络中寻找选题吗?

  白岩松:要说没有是不可能的,但也会去寻找一些独自的东西。我觉得形成你独自品性的是两个东西,第一是你独自寻找到的新闻,第二即使是众声关注的新闻被你做成自己的,这是我每天在面临的挑战。当然在我看来独家新闻的时代已经消失了,我总是跟人家开玩笑,现在每天早八点到十点,全中国的新闻人都守着不超过5家网站找选题,所谓互相绑架。

  别以为光是网络媒体在控制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也在控制着网络媒体,因为网络媒体自己的东西很少。现在大家都很少关心一个新闻最早的源头是哪儿了,因为你不知道源头在哪儿。所以我不在乎第一落点,但我很在乎如何把第二落点做成第一落点。也许我的选题是从网络中来的,但是我做完直播之后第二天它回到网络中去了。

  另外还有一点我不得不替同行说,这些年我清晰地看到生存压力带来的扭曲。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在采访做选题等方面的成本都越来越小,一条新闻好不好你能够看出来,他已经不愿再付出成本了。所以他会寻找一种捷径,就是整合,通过互联网不同的相关信息就能做成文章,还有就是电话采访中一句话他就能写一篇文章。这也提供了一种偷懒的路径。要是媒体能够集中去关注一下生存给自己带来的扭曲状况,就是“求人不如求己”。

  在中国能讨每一个人欢心的只有大熊猫

  记者:我搜集了很多人对你的印象,有人都说你善于在不同的场面表达出一种富于洞察力的态度,或表达悲天悯人的情怀,能够把话说得很得体很全面,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白岩松:对不起,我不太懂这番话,我只懂哪句话该怎样去说。这是一个笼统的帽子,对不起我不接,我没兴趣。做每一件事你就会面临有人说你是民族英雄,有人说你是汉奸,你是不是每一次都要辩解呢?人是要对自己负责,并对时光负责,你需要的是时间和大家综合形成的评价。在中国能讨每一个人欢心的只有大熊猫。打我做主持人开始就没打算让所有人喜欢,这反而有助于做成我自己。

  记者:或者换一种说法,因为太多的人都好奇:电视上看到的白岩松总是那么深沉、严肃而有情怀,那么生活中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吗?

  白岩松:我永远不明白这种问题。什么叫生活中真实的自己?那是我的职业,是我人性的一部分,人性都是复杂的。当我做新闻的时候,我必须去呈现我做新闻的内心的那些东西。但当我踢球的时候也那样吗?我跟家人吃饭的时候也该那样吗?

  如果在这样一个单向的问题上都要形成一个判断,说实话这两年我已经非常反感了。就像不断有人在问: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谁?其实我只要回答就是错,怎么可能只是一个人呢?那我就选一个标准答案,是我妈。问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新华字典》。否则你说的就是假话。就像一顿饭你能确定你是哪一口吃饱的吗?

  记者:你一个被主流大众认可的主流媒体主持人,但是我记得你说过,在这个时代,你是一个非主流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白岩松:王菲是主流还是非主流?王菲从很多非主流的音乐中获取营养,结果很奇怪是把自己做成了主流,很有趣的现象是,她把主流给改变了。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这样。也许非主流的东西、非主流的心态会给你营养,你就有机会去改变主流。大家总把主流和非主流对立,不对啊,主流、非主流都总在变。我更关心的是永远保有一种非主流的心态,永远对主流保有一种警觉,就够了。尤其做新闻,不要那么急切地去拥抱很多东西。

  记者:比如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切?

  白岩松:(笑)那我不灵。但我很郁闷的是,很多人把不拥抱与不关注画等号。我天天上网,但我肯定不会被它绑架。有网络了,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方便了,但我们变得更有文化了吗?手机出现了,交流更方便了,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吗?

  这,就叫人气

  采访结束,一直认真听完整个采访的摄影记者郁骁说:“我在学校听过白岩松的一次讲座,他特别幽默,今天怎么挺严肃的?”我想,大概是与我的问题有关吧。的确,正式采访以外,白岩松活跃而好开玩笑,笑起来挺轻松的。

  采访白岩松是个难题。因为全国人民对他太熟悉了。我们似乎在想看的时候就能看到那张理性而严肃的脸,想听就能听到他深沉而富含感情的声音。媒体上有关他的深度访谈隔一段就能看到一回。此番,他的新书《幸福了吗?》出版,报道又是铺天盖地而来,大家问来问去,都是书里说什么了、新闻人的困惑、你到底是个什么人。而这个善于应对、表达与总结的人,反应迅速、思维清晰、逻辑严密,容易让人产生无从下手之感。

  为什么要采访白岩松?这个问题我不会问自己,我问我遇到的所有的人。结果除了担心我做不好采访的同事,从80后表妹一直到街边卖冰棍的大妈,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好啊,赶紧采访,告诉我们他说些什么,他的书好不好看,告诉我们他是个什么人。这,就叫人气。

  于是我上网仔细搜寻人们对他的兴趣所在,最终决定从善如流地问他:书里写什么、新闻人的困惑、你是个什么人。我一度想标新立异来着,可是显然,怎么也不可能挖出个爆炸轰动的新白岩松来。

  反正,人们喜欢现在的白岩松。即便他有很多的话语权,说了太多的话,很多人还是爱听他说话。比起好些一有话语权就说昏话、胡话的人,他理性的表达不会让人纠结、混乱,特别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不过我还是告诉了他,有位小学生对我采访他表示了不屑:“我们小孩要喜欢他就奇怪了。”他笑说,他的儿子也认为继承他的衣钵简直是对自己的侮辱:“小孩要是喜欢我,这个社会就出问题了。这样才正常。”

  当然,我还是不甘心地想象了一下不是目前这个样子的白岩松:他曾经最感兴趣的是做一个流行音乐记者,要是当初他的报纸做成了,今天的白岩松,或许会是个超女评委席上的毒舌评委?

  想到这里,我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刘净植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