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明:"红"楼梦不能拍成"青"楼梦,得有辛酸味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陆天明:"红"楼梦不能拍成"青"楼梦,得有辛酸味儿

2010年09月21日 15:0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新版“红楼”的播出,翻拍经典成风的话题再度引发人们关注。据粗略统计:影视圈正在拍的和将要拍的《杨家将》有三个、《李小龙》有两个、《封神榜》有三个,此外,还有四个《孙悟空》、两位《白娘子》及四位《关公》将亮相屏幕。只是近一个月来,央视在一套黄金时段就连续播出和将要播出《洪湖赤卫队》、《茶馆》、《江姐》、《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五部根据经典作品翻拍的电视剧。

  作为影视剧制作的一个重要特色,翻拍经典原本就是影视剧制作范畴中一个重要项目,这个特色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效仿的。

  小说不能翻写,如若翻写,必“死”无疑。(个别人除外。比如前一时期有个年轻作者“翻写”别人的长篇,还把自己翻红火了。)绘画自古以来倒是有不少人在“翻画”,但一经查出,便列入“膺品”行列,也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玩意儿。我也没听说过音乐和舞蹈会有什么翻唱和翻跳,话剧等舞台剧有重排的,也很少改变原作。只有影视是正经把“翻拍”当做一件大事来做的,可以谈得上“翻拍艺术”,而且能被人公认。

  这当然是和影视本身的特点有关。把小说话剧戏曲改编成影视,从文字的艺术,舞台的艺术,转换成镜头的艺术,不是简单的“挪用”,是完全可以谈得上“再创作”和“再创造”的。包括把一部经典的影视作品重新翻拍,也一定是要经过各个工种的通力“再创作”和“再创造”,必须融入再创作者自身对生活和艺术的审美祈求才能完成得了和完成得好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认可影视的改编和翻拍也是“艺术”,甚至是难度极大的艺术。翻拍出来的作品甚至也可能成为新的经典,这在影视创作和发展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但有三点,值得我们深思。一,当下翻拍是不是已经成风?二,把翻拍当成避免创作上的风险(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该不该?三,翻拍中,如何对待所谓的“忠实原著”的问题?

  有人认为,从这两年影视作品的总量和翻拍作品的总量之比来看,翻拍远远谈不上“成风”。我觉得,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我们说“成风”,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某一层群人中的状态。比如央视在一个月里,在极其珍贵的黄金播出时段连续播出了多部翻拍戏,几乎就没播出别的东西,这还不能说在这个时间里,这种现象在这个单位已经“成风”了吗?同时有几家制作单位一窝蜂地去争相翻拍同一题材的经典作品,这现象还同时出现在许多别的经典题材中,难道还不该说在圈内翻拍“成风”了吗?

  以中国之大,制作单位之多,即便有几十个制作单位在争拍翻拍相同的经典题材,确实也不可能对中国影视界的整体创作产生根本的影响。但我们在这里还真的必须做一下以一斑窥全豹,以一叶探秋凉的功课。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应该问一问,为什么有这么些制作单位居然要冒影视制作最怕的“题材撞车”之大不韪,去争相同的经典题材,而置丰富的现实生活于不顾?争相翻拍同一经典,真的是出于对经典的热爱吗?难道爱白娘子爱关公爱李小龙到了如此程度?坦言之,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么干最保险。即便撞车,可能破些皮,流点血,甚至折损个别局部肢体,也要比拍现实题材碰敏感区域惨遭不测而“全军覆没”要保险得多。这种“但求保险”的心态真的只是“个别现象”、只出现在这几十个制作单位吗?我想任何一个明白人心中对此问题答案应该都是清楚的。

  说一句大而化之的话: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艺术创作,只求保险而不再作其他奢想,或不敢再作其它奢想时,我想,应该承认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创作危机”已经来临。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在闷想:嗨,创作,也就挣点钱,玩个脸熟而已,还能作甚?管它原创不原创,能顺利播出就行。如果让这种心态慢慢洇化开去了,就更不是“危机”二字能说得清的了。这也是我们宁愿把一时间这种暂时还只在某一时间段(而不是在全部时间段)只在某一层群人中(而不是在所有制作者中)“成风”现象看得过重些,而不肯轻描淡写它的根本原因。

  翻拍经典另一让人挠头的事就是怎么才算“忠实原著”?眼下正播的新版红楼就是典型的事例。它从开播日起,就在“板砖”的奉陪下度日。争辩双方都举着“忠实原著”的大旗,来辉煌自己,挑剔对方。依我看,翻拍中压根就不可能有“忠实原著”这一说。还拿“红楼”来说事儿。鲁迅说得最好:对于《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李少红说她特别忠实原著,但她拍宝黛看西厢那场戏,宝玉只把新奇的目光流连在(盯住了)黛玉那略略隆起的胸部和纯美且又肉感的嘴唇上。镜头在这两处反复扫描,以彰显宝玉一心在捉摸黛玉的胸部和唇部。这是曹公的原意吗?如果不想争论,我们公平地说,这只能是李导对宝玉当时心态的解释。也就是说最起码,在这个细节上,李导看红楼,暂时丢弃了对“易”和缠绵、排满和宫闱秘事的感觉,只看到了人性中(即便是十一二岁的少男少女)原始的“欲”。谁能说这不是曹公的原意?谁又能说这就是曹公的原意?有人研究红楼,还只对秦可卿那点“淫事”感兴趣,你有辙吗?所以,翻拍是允许的,但翻拍后播出时观看中,都别拿“忠实原著”说事。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艺术家翻拍经典都要受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所局限。观众也不会例外。只看你是什么人了,是道学家,还是革命家,还是才子,还是流言家罢了。坦坦白白地说出自己是从哪个角度来企求红楼的,便能说清问题。不过,那也得把握住一条底线,那样,起码就能少挨板砖。这个底线就是:尊重这个时期绝大多数读者和观众对原著的读解走向。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翻拍,怎么创新和独到,红楼梦毕竟是“红”楼梦,是不能拍成“青”楼梦的。可以是通篇“荒唐事”,但还得拍出一股“辛酸味儿”才对。陆天明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