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京城足迹:一宿一宿守女生宿舍外追求郑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曹禺的京城足迹:一宿一宿守女生宿舍外追求郑秀

2010年09月22日 13: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9月24日是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从今天起,本版将从寻访、怀故、忆亲等不同角度连续刊登文章,以增加读者对他的了解,并表达我们对这位文化大师的敬意。

  时值中秋,愿大师的百年清辉伴随着当空明月,慰藉着我们对光明的向往。

  在曹禺一生中,他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从年少时初入京城,到为了追求理想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及在北京发表他的成名作《雷雨》。当北京与曹禺相遇,碰撞出流传久远的经典艺术著作。今年9月24日是曹禺诞辰100周年的日子,我在北京寻访曹禺的京城足迹,纪念这位堪称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戏剧家。

  初入京城

  曹禺住进西城的一个胡同里

  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曹禺在年少时曾经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他只是几岁的孩童,也许是年龄太小,对于北京的这段生活,曹禺只留下片断、模糊的记忆。他只能回忆出当时居住在西城的一条小胡同中,至于是哪一条胡同已经说不清楚了。

  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原系直隶总督端方的部下,民国成立后,黎元洪成为副总统,万德尊与黎元洪逐渐走到一起,成了黎元洪的秘书,万德尊来到北京任职,同时也将年少的曹禺带到了北京。曹禺在北京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1917年,张勋演出了一场复辟闹剧,段祺瑞借机入主京城,黎元洪被赶下了台。一朝天子一朝臣,万德尊只好离开京城,回到天津,曹禺告别了京城生活。在天津曹禺度过了他的中学时光,此后遵从父亲的愿望,报考了南开大学的政治经济系。但是曹禺不喜欢学习政治,他喜欢戏剧,于是曹禺决定离开南开大学,转学到北京清华大学学习西洋文学。

  曹禺受继母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戏剧。曹禺的继母是个戏迷,她在曹禺很小的时候,就抱着曹禺去听戏。京剧名家谭鑫培、杨小楼表演的京剧,曹禺那时都看过。曹禺深深地被戏剧迷住了,长大些他就不再满足只是听戏,他开始模仿,开始琢磨戏中人物的性格,他还把家里的一本本《戏考》读得滚瓜烂熟,背了许多戏词,就这样曹禺闯入了戏剧的世界。

  为了追求理想转学清华

  阔别了北京数年后,曹禺又一次来到北京。不过这次不同,他不是与父亲同来的,而是与他的同学孙毓棠一起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的考试,这是1930年的暑假。经过在北京的紧张备考,最终曹禺如愿以偿考入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

  清华大学是一处世外桃源,在曹禺的眼里,这里的一切与南开大学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加新鲜,更加动人。

  金秋九月,我寻找曹禺的脚步也来到美丽的清华园。清华大学校园内清静恬淡,荷塘小桥,雅然成趣。这里有古香古色的古月堂,有朱自清教授笔下充满了灵性的“荷塘月色”,还有水木清华、工字厅、科学馆……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令人向往。眼下正是新生入学的日子,我随着提着大包小包的新生们,信步走到清华大学的老校门前,这座洁白的充满了西洋风格的校门,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很多新同学和他们的家长都在这里合影,留下美丽的瞬间。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充满了好奇和无限的憧憬,我想当年的曹禺一定是和他们一样,带着对新学堂的憧憬,开始了清华大学的学习生活。

  清华大学图书馆:《雷雨》诞生的地方

  我从清华大学的老校门走入学校的老校区,沿着校园的林阴道,我一路往北,寻找那幢掩映在碧绿丛林中的灰黄色建筑——清华大学图书馆。很多人一定奇怪,我为什么要去寻找一座普通的大学图书馆呢?因为,曹禺的成名作《雷雨》就诞生在这里。

  清华大学的老校区不大,从老校门步行大约十几分钟就可到图书馆,这是一组长条形的建筑,分为老馆和新馆,虽然新老图书馆是分不同时期建成,但是建筑风格一致,因此看上去浑然一体。曹禺当年就读时的图书馆,现在被称为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

  初入清华大学,曹禺对于老师教授的戏剧课程并不喜欢,但是他喜欢老师留下的读书作业,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系统地阅读戏剧书籍,这些书籍将曹禺带入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我走入清华大学的图书馆,看到这里有宽敞明亮的大厅,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那时,每当曹禺坐到图书馆舒适的座椅里,他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他沉迷在这个世界里,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他的同学孙浩然这样回忆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在清华大学的日子里,曹禺阅读过剧作家莎士比亚、王尔德、萧伯纳、莫里哀、雨果等人的几百部著作。曹禺如饥似渴地从古今戏剧大师的作品中吸取营养。

  我走入阅览室,阅览室宽大的书桌旁,坐满了自习的学生。当年就是在这间阅览室的一张书桌上,《雷雨》这部堪称中国20世纪戏剧史上的经典名作诞生了。那是1933年的暑假,同学们都走了,曹禺一个人躲在图书馆的二楼阅览室里写他的第一部剧作《雷雨》。曹禺是这样回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我怀念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时常在我怎么想都是一篇糊涂账的时候,感谢一位姓金的管理员,允许我进书库随意浏览看不尽的书籍和画册,我逐渐把人物的性格和语言的特有风味揣摩清楚……我像个在比赛前的运动员,那样的兴奋,从清晨钻进图书馆,坐在杂志室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一直写到夜晚10时闭馆的时刻,才怏怏走出。夏风吹拂柳条刷刷地抚摸着我的脸,酷暑的蝉声聒噪个不停,我一点觉不出,人像是沉浸在《雷雨》里。我奔到体育馆草地上的喷泉,喝足了玉泉山引来的泉水,才觉察这一天没有喝水。”经过了艰苦的创作,曹禺终于在暑假毕业前完成了《雷雨》,这部光耀中国20世纪戏剧史的著作。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