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霞”申遗:死去活来 十几亿花哪去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丹霞”申遗:死去活来 十几亿花哪去了

2010年09月25日 14: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40个。“中国丹霞”项目是中国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贵州赤水等6个丹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丹霞”申遗:一个死去活来的故事

  “中国丹霞”从开创性地“联办”,动议到打包申遗成功,4年历程,历尽艰辛,上至涉及外交等诸多国家相关部门,下至多省、地县之间的合作与争执,其盘根错节的各方利益都集中在了这一件事上

  本刊记者 / 唐磊 万佳欢(发自广东、湖南)

  门票由100元涨到125元,9月6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宣布门票涨价,这是继一月前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的中国丹霞6个景区宣布涨价之后,又一个成为民众指责借世遗名号涨价的焦点。

  麻烦还没结束,对于申遗成功后被曝出的达十几亿的巨额申遗花费,丹霞各景区的工作人员都显得很憋屈。他们觉得媒体、民众都没有弄清楚钱花到哪去就横加指责,原本复杂辛苦的4年申遗之路却无人问津。

  于是,各景区对外一并封口,内部则开始一轮轮申遗表彰奖励。再过一段时间,关于花销、涨价等争议也许不再被人提起,而留给申遗成功后的景区的,则是如何处理这些“遗产”,保护和景区旅游开发的关系,将是专家和相关人事未来更需要探索的问题。

  了解这个独具“创意”的6省联合申遗是如何操办的,不仅可以看出巨额申遗款的去处是否合理,也可以一窥在众多踊跃申遗景区的背后,地方政府的各自心事以及期许。

  并非各地都愿加入

  2004年,有湖南籍的院士写文章,建议湖南省应加大申遗的力度,使湖南能继1992年申遗成功的武陵源(张家界)之后,再次拥有“享誉世界”的景区品牌。文章提到了山。省领导很重视,令建设厅筛选申报项目,启动申遗工作。在湖南建设厅工作的王晓良成为主要参与者之一。他在山景区工作十年,对那里很熟悉。

  按照以往的规律,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该地区都能很快提高知名度,经济社会效益也很可观,于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国家项目越来越多。200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一个国家一次最多申报两处遗产(至少包括一项自然遗产提名)。

  王晓良知道,山在国内没有名气,靠一个地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困难重重,单是要从国内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不易。他权衡后决定,和湖南省建设厅的同事到各地同与山一样拥有“丹霞地貌”的地区串联,联合几个地方一起申遗。

  湖南建设厅一行人先到广东,拜会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咨询丹霞申遗的可行性。1993年,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彭华提交的“关于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被通过。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有以“丹霞”命名的丹霞山,但时任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听了王晓良的建议后,没有反对,也并不表示支持,韶关市的态度不积极。

  “广东省对申遗理解得更深刻,申遗成功后要进行遗产保护,这会妨碍旅游开发。”一位当地官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省里一直都不提倡申遗。”

  2006年,在厦门举行的全国风景名胜保护会议上,湖南山的提议得到福建省建设厅的响应,福建泰宁、冠豸山两处景区报名参加联合行动。

  王晓良又到江西试探。“他们向我们发出邀请,龙虎山是一个老牌景区,我们就派了人跟进。”江西龙虎山旅游局局长姜和平对《中国新闻周刊》坦陈老景区的申遗的盘算,“申遗可以把龙虎山的品牌打得更响、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在这次申遗成功前,我们国家的世界自然遗产只有7家,如果能得到国际专家的认证,就更说明我们景区的价值,对它的旅游发展更为有利。此外,申遗后,世界自然遗产规定对景区的保护、规划,有一个比较严格、规范的要求,也可以更好地促进这里的保护。”

  2006年11月,甘肃张掖第十届丹霞地貌学术研讨会上,丹霞捆绑申遗的方案上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城建部)得到批复。由湖南建设厅牵头,以“中国丹霞”的名义,整合国内具有申报条件的地区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并成立中国丹霞申遗办,其中王晓良任申遗办副主任,彭华任专家组组长。

  《三枪拍案惊奇》中,小沈阳一次次跑过的如油彩泼染的红色山脊,就取景自甘肃省张掖市。2007年初,建设部决定张掖为申遗地之一,但后来张掖主动退出,理由是张掖丹霞景区还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没准备成熟。

  “这次申报,西部地区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所以算自动放弃了。主要还是对遗产的认识问题,也可能担心申遗改造的花费。”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彭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认为,“其实这是错误理解申遗的花费。很多东西可以是因陋就简。比如张掖很多地方没开发建造,就根本不用改造,拿出来就符合遗产要求。”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