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念群:选择传统的阅读方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杨念群:选择传统的阅读方式

2010年09月25日 17:5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杨念群 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64年1月生于北京。著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再造“病人”》、《何处是“江南”?》等。推荐图书:《时空中的美术》

  1.读书可能是我的天性

  我小时候读书比较少,那个年代读书的环境不好,包括书的获取途径都比较少。但是我住在中关村一带,那附近有很多著名学者,我们家后面的邻居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史家任华,他当年号称是“哈佛三杰”,是中国留美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家有很多书,我会进他的书房去看,因为任华老先生生病,他不怎么出门,一直在家,我们两家算是世交,关系非常好,我就经常去他家看书。

  任华先生家的书房比较大,各种各样的书都很多,关于哲学和哲学史的书也很丰富,我完全凭着好奇在阅读。在那个时代,就是喜欢翻书。

  现在电脑发达,书籍都平面化了,我却是最不习惯在电脑上读书的,觉得没有空间感。我仍然看重“翻书”这种方式,在一个空间里面去翻阅那些书发黄的纸页,这种味道对我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这点来说,我还算比较守旧吧。

  读书在我生活中的分量,似乎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的生活主要内容就是读书,而且读书可能是我的天性吧。我其实也读新书,主要为了解一些当代的信息,关于知识传播的信息,我主要读这些东西。当然专业的阅读会另外有自己的一个严密的计划。

  2.我的理想是回到读书的原始状态

  我很希望大家在面对文化选择的时候,还是尽量选择一些比较传统和古老的方式,尤其是在知识的传承方面。我指的传统方式比方说,尽量是在一个有阅读感觉的空间里从事读书这样的活动,比如在图书馆里,或者在一个书房里———就像我小时候在任华的书房里,那就是一个环境,在阅读环境中受到熏陶。

  相反,尽量不要在一个由网络和电脑构成的平面化状态里吸收知识。其实看绘画也是这样,很多美术作品现在都做成印刷品或者电脑光盘,真正你要看艺术,一定要回到艺术本身,要看原作,那就是带有空间感受的,比如在一个博物馆里。这种空间感受,是培养自己文化修养的重要方式,读书亦然,要回到读书的原始状态里才好。

  3.巫鸿分析了艺术创作的隐含意蕴

  我现在读的书都比较旧,不一定赶时髦读新书。我觉得巫鸿的艺术史写得很好,他的《时空中的美术》还有《巫鸿中国美术史文集》,我都很喜欢。主要是最近我也在考虑艺术中的隐喻问题,以及艺术与书写的关系。巫鸿在书里分析了一些艺术创作里边隐含的意蕴,我在做历史研究的时候也会涉及到这类问题,我也有些相关的想法,所以对他的研究比较关注。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