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的革命遗址:“八办”旧址神秘难寻(图)(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京城的革命遗址:“八办”旧址神秘难寻(图)(4)

2010年09月27日 16:32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闻天塑像如今正伫立在河海大学内。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名人遗迹

  张闻天塑像、陈列馆也被普查进来了

  河海大学内,张闻天的塑像静静伫立在路口,目视前方,好像和每一位路过的师生打招呼。铜像立于1990年,当时张闻天的夫人刘英等人亲自为铜像揭幕。20年后,这尊铜像已经被列入革命遗址了。

  说起张闻天,1917年-1919年,他就读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在这里投身“五四运动”,开始光辉的革命生涯。2005年,张闻天的家人把他生前用过的遗物捐赠给了河海大学,并成立了张闻天陈列馆。而这个陈列馆也被列入革命遗址。

  通过寻访,记者找到了坐落在河海大学档案馆内的张闻天陈列馆。不过,它不对社会人士开放,仅供学校学生预约参观。陈列馆并不大,一开门,就可以看到一座张闻天的塑像,墙上各种老照片像电影一样在你面前浮现,张闻天家人捐赠的文物大多在展柜中。文具盒、眼镜、手表、笔筒,他看过的马列著作,穿过的条纹衬衫、外套等等;其中两件比较大的,一个是箱子,看上去特别大,箱子表皮已经斑驳了;旁边还有一个自制的书桌,上下两层的……“张闻天是一个很朴实的人,你从他用过的东西就可以看出来。”现场的老师说。

  张闻天陈列馆并不是张闻天本人当年居住、学习的地方,为啥也要被当做革命遗址呢?专家说,这是全国首次普查革命遗址,“革命遗址是指以共产党活动为主体的历史发生地和纪念地,有些遗址不是当年的,而是事件(人物)之后形成的,如以一些著名人士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当年的样子已几经改变,但只要内容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有关,按遗址对待。”所以,张闻天陈列馆、张闻天塑像也在普查范围内。

  也有遗憾

  这些革命遗迹

  已经成为传说

  每到一处,普查人员都要对普查对象进行“体检”,他们发现隐匿在市井中的革命遗址,有的已经拆没了,有的生存不容乐观。

  “其实,除了傅厚岗66号和高云岭29号,我们还查出一处八办遗址,山西路西流湾1号。”顾茂富说,可惜房子早已拆除不在了。

  “最最可惜的是南京回龙桥小学。那里面原来是共产党的一个联络点旧址,但现在70年前的房子一点不剩了。”尽管老宅消失了,但每次去普查,有关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总会在顾茂富的脑海里闪现。

  “1946年冬,南京邮政储局职工福利会酝酿成立一所邮汇子弟学校,中共南京地下党市委立即就同意了。于是,1947年3月,带有双重身份的学校诞生了,它既是当时共产党的联络点,又是一所学校。这里的老师,从校长本人开始,就是从事地下党活动的。”顾茂富说,这个联络点使用了一年多,尤其是1947年-1948年,邮汇子弟学校增加了许多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不但在文化学习上,而且在政治思想上是当时按共产党要求办的首屈一指的小学。由于当时的校长朱启銮是地下党市委委员,于是,好多学校地下党的同学都来请示汇报工作。

  遗憾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回龙桥小学建造了教学北楼,东部12个老教室全被拆。

  摄影 实习生马晓宁 快报记者 胡玉梅 (特别感谢鼓楼区党史办)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