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为彝族“梅葛”文化发源地设生态保护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云南楚雄为彝族“梅葛”文化发源地设生态保护区

2010年09月29日 0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梅葛原是云南楚雄彝族的创世史诗之一,在马游坪地区以及附近的金沙江流域彝家山寨广泛流传,被认为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因全部用“梅葛调”演唱,故取名为“梅葛”。图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经六十八岁的郭有珍老人用梅葛调演唱歌曲《欢迎您》。  中新社发 保旭 摄

  中新社楚雄9月28日电 (赵书勇)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官员28日在此间透露,当地政府正在积极为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建设一个世界级的“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

  据介绍,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范围以楚雄州姚安县的马游村为中心,包括其方圆2公里内的所有本土彝族文化,是一个集合居住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大型文化生态圈。该生态区内的彝族刺绣、土掌房、梅葛歌舞、文化教育等极为丰富、独特,马游也因此被誉为是“梅葛的发源地”。

  “梅葛”为彝语的译音,是楚雄地区马游村一带彝族民间歌曲的总称,千百年来靠彝族人民口耳相传,是楚雄彝族的创世史诗之一。整理后的马游彝族《梅葛》创世史诗长达5770余行,分为“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事”,有“老年梅葛”、“中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4个类型。在2008年,彝族梅葛被中国政府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介绍,“梅葛”以其独特的想象和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彝族古代历史发展的轮廓,记录了古代彝族先民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展示了古代彝族先民的恋爱、婚事、丧葬、怀亲等独特奇异的风俗习惯以及对未来世界的畅想和遐思,被中国史学家称之为“彝族的百科全书”。美国的马克•本德尔、韩国的罗相珍等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曾深入马游一带考察“梅葛”文化,并就这些成果在世界学术界进行了积极研讨和交流,在国际上引起了重大反响。

  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官员表示,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投入2500万元资金用于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在2020年左右全部完成该文化生态区的建设规划。届时,一个全中国知名的姚安彝族“梅葛故地”、“梅葛歌舞之乡”将跨越云南的千山万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