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花都隐藏华侨宝藏 风烛楼群亟待保护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穗花都隐藏华侨宝藏 风烛楼群亟待保护

2010年10月10日 21: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广州10月10日电 题:穗花都隐藏华侨宝藏 风烛楼群亟待保护

  作者 吴敏平 奚婉婷

  广州花都区,古称花县。鸦片战争之后,成千上万的花县人远渡重洋打工,其中不少人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而当中却有少数幸运儿在经历磨难后在国外开创出新天地。民国时期,这些华侨归国后,便在自己的故乡各镇建起了楼房,形成了现时隐藏在花都区各镇的华侨楼群。这些建筑经过历史的洗礼后,大多已破旧不堪,亟待修整、保护。

  花山镇是花都区内著名的侨乡,同时也是华侨楼群最为密集的镇区,而其中洛场村的华侨楼群最为闻名。

  走进洛场村,映入眼帘的是多座民国时期华侨遗留下来青砖结构的建筑,这些建筑均为两层以上结构,建筑除了外表遭受风雨洗礼而略显斑驳外,里头大多也已残破不堪。如其中的活元楼,虽然楼房外挂上了“花都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铭牌,但楼房却大门敞开,大包小包的杂物被摆放在内;紧挨活元楼的“澄庐”也是毫无遮掩,任何人到这里都可沿着屋内木梯在这座三层建筑里头自由走动;而民国时期由华侨斥资在村内兴建的“修业学校”,如今也已被一间电力培训学校征作学生饭堂之用。

  在洛场村华侨建筑群里头,最出名同时也是相对保护得最好的华侨建筑,应属花都几乎无人不知晓的“飞机楼”。已过古稀之年的江庚枨是现时“飞机楼”的楼主,该楼是由其祖父江梓桥主持,其父江宝卓留学美国回归后出资兴建的。“飞机楼”楼高四层,由于楼房结构对称,从高处俯瞰犹如一架飞机,因而得名。

  “飞机楼”于1937年建成,建成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江庚枨一家不得不逃离花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迁回居住。其时江庚枨和父亲均到广州城区工作,而兄长江庚乐也移居美国,“飞机楼”就只剩下祖父和母亲居住。江庚枨表示,“1966年祖父和母亲相继去世后,由于工作原因,我再也没有回来居住,‘飞机楼’就此空置下来了。”

  2008年,花都区文广新局派人到“飞机楼”挂上“花都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铭牌,将“飞机楼”定名为“江梓桥楼”。“挂上牌以后‘飞机楼’表面看上去更加风光了,但是修葺楼房的资金仍然要自己出资。”江庚枨对华侨建筑群的未来状况表示担忧,他说,“花都像‘飞机楼’那样还有主人管理的华侨建筑现在是少之又少了,那些华侨的后代大多都旅居国外,他们对家乡的情感越来越淡薄,自然不会理会先辈在这里建起的祖业。随着我们这一辈人逐渐老去,再过二三十年,如果这些建筑仍没有得到合理修整、保护,估计将会一座接着一座倒下。”

  虽然“飞机楼”现在既难以出租又无法卖掉,对江庚枨来说多少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它是祖辈留下来的瑰宝,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好好保护它。”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