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之子:《李自成》创作资料将全部捐献(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姚雪垠之子:《李自成》创作资料将全部捐献(图)

2010年10月12日 10:15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年10月10日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昨日,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姚雪垠生前的亲朋好友40余人,共聚“姚雪垠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追思姚雪垠不凡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今年70岁、现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的姚雪垠儿子姚海天特意从北京来汉参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称,遵照父亲遗愿,有关《李自成》创作的所有文献资料都将捐赠给国家。

  五卷《李自成》手稿

  已捐赠

  22卷本800万字长篇小说《李自成》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17世纪上半叶的百科全书,第2卷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凝结着姚雪垠心血的《李自成》手稿,自然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参加昨日座谈会的武汉晚报记者程秋萍,回忆与姚老生前亲如父女的友谊,她特意提到了一件有关手稿的往事。她说,《李自成》一卷、二卷出版时,当时稿费很低,姚老只拿到了2万元稿费,正值姚老妻子王婆婆中风住院,家中十分拮据,作为记者的程秋萍找到北京几位朋友,同他们讲了姚老的人品和生活艰难的处境,要朋友们想想办法。

  有位喜欢收藏的朋友愿出30万元收藏姚老的书法作品、部分手稿及几位大作家写给姚老的信件,当程秋萍把这些情况告诉姚老时,没想到却遭到他的怒斥,他说:“我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作家,我这些信件和手稿都是党和国家的,我要无偿捐献给国家。”

  姚海天告诉记者,父亲说到了,也做到了。1990年,姚雪垠向家乡河南南阳档案馆捐出了《李自成》第一、二、三卷手稿等一批珍贵文学资料,今年10月9日,姚海天将小说《李自成》的第四、五卷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2万张资料卡片编纂出书后捐出

  姚雪垠出生于河南,但其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湖北,抗战时期他曾多次来湖北,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均在湖北创作和发表。座谈会上,著名作家方方谈及与姚老生前交往的往事,她说,上世纪80年代,她在电视台工作时,曾为姚老拍过专题片。记忆最深的是,看到姚老家中有一柜子的卡片,卡片上有野史、正史、抄录,也有批注、按语,深为感慨:一个老作家,为写书,下了这么大 功夫,治学精神是这么严肃、认真、刻苦,值得每一个作家学习。

  “父亲认为有志于治学的人,应特别重视卡片工作,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养成了记卡片的习惯,经常收集河南各地的方言土语。”姚海天告诉记者,当然在父亲抄录的卡片中,数量最多的还是为写作《李自成》收集的关于明末清初的各类历史资料。

  姚海天介绍,这些卡片分十大类,下面又分若干小类,在卡片柜的抽屉上和卡片上分别用毛笔字和钢笔字标出说明,一目了然。父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生前的助手俞汝捷整理卡片,统计出其抄录的文献涵盖了500种各类文献典籍,十分浩繁,足见父亲为写作《李自成》读书之广,用心之深,下功夫之大。

  姚海天说,父亲数十年积累的卡片,共有2万张,是父亲留下的宝贵文学遗产,他准备将这些卡片编纂出书后,再按照父亲遗愿无偿捐给国家。

  父亲的刻苦精神影响自己一生

  姚海天说,尽管父亲名气很大,文学作品震撼文坛,一副楹联书法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就拍出了34万元高价,但他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经济财富,留给子女的只有自食其力。

  “我父亲是1999年4月份去世的,他的心愿就是设一个奖项,来鼓励埋头写长篇历史小说的作家。”姚海天称,除了手稿和卡片外,家中还收到《李自成》四、五卷版税50万元。2000年,他代表母亲照父亲生前遗愿,将这笔钱捐给了中国作协,发起设立了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励基金,现已评奖两届。

  “父亲留给我们的,是不随波逐流、刚正不阿、勤奋上进的优秀品质”,姚海天说,写历史小说,尤其是长篇,那种艰苦,局外人很难想象。《李自成》第一部是“文革”前出版的,“文革”结束后,父亲害怕自己的身体撑不到把全篇写完,于是开始倒着写,先写最后一部。“后来艰苦到什么程度?80多岁的老人,一天有的时候只睡两三个钟头!”

  父亲的这种勤奋精神影响了自己一生,姚海天称,姚家后代有工有农,但除了自己,都没有走上文学之路。而自己原本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从事自然科学的编辑工作,父亲去世后,才半路出家当了文学编辑,现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整理父亲的遗作。近年,他出版了22卷的《姚雪垠书系》,还有从《李自成》节选出来的小说《崇祯皇帝》等。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