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遗失文物难确证 海外寻宝第一站受挫(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圆明园遗失文物难确证 海外寻宝第一站受挫(3)

2010年10月13日 11:39 来源: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回家路难

  高价竞拍?依法追索?

  海外追寻艰难,而15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一直不断现身于各种国际拍卖机构,一次次让国人深受刺痛。

  上世纪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相继购得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知情人士称,这三尊铜首,最早由美国一收藏家在加利福尼亚一私宅发现,当时牛首被主人放在浴室挂毛巾,虎首和猴首则当做普通园林饰品,随意放置在花园水池边。于是,这位收藏家以每尊1500美元的低价购得。但随后在纽约和伦敦的拍卖会上,三铜首身价顿涨。

  2000年春天,中国保利集团则以3000万港币的代价,将牛、虎、猴三铜首购买下来。随后2002年底,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说服纽约一收藏家,让其将海晏堂十二生肖中的猪首转让该基金会。2003年9月,香港企业家何鸿燊通过向该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600余万元,最终将猪首铜像购回国内。

  2007年夏天,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再拍圆明园马首铜像时,其价格已成倍上涨。因乾隆属马,故海晏堂十二生肖中,唯马首雕刻得最为精致。这次,最终以6910万港元购得马首的何鸿燊,再次表示无偿将马首捐献国家。等到2009年春天,巴黎佳士得拍卖公司再宣布十二生肖中鼠首、兔首预期拍卖价时,其价竟已高涨至1200万美元,引起国内舆论哗然。

  “利用中国人的圆明园伤痛情感,从拍卖中大赚其钱,肯定行不通”,圆明园学术委员会一委员称,据他了解的情况,目前中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英国收藏约130万件,法国约260万件,日本约200万件,沙俄仅敦煌遗书就有1.2万件,仅次于中国本土,“光靠拍卖,如何能买得过来?”

  10月初,正在筹备圆明园150周年纪念的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计国内各单位、个人捐赠回归的圆明园文物,这些年通过拍卖会形式拍得归来的圆明园文物共6件,除了马、牛、猪、猴、虎5个海晏堂铜首,还有首都博物馆拍回的一套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

  去年初,在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不支持通过拍卖回购圆明园流失文物、而捐赠途径又遥遥无期的情形下,更多国人将目光转向相关国际公约,希望借助国际法无偿追回流失文物。

  “从目前国际公约来看,只有两个法则与圆明园文物相关,即1954年的《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和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罗马公约,然而1954年的国际公约仅要求战争结束后即返还对方文物,且应该由国与国之间进行沟通;罗马公约中又有50年追讨期限,虽然中国加入了后一条约,并要求保留历史上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但欧洲等大量拥有中国文物的国家,却至今没有加入罗马公约,因此现在通过国际公约追回圆明园文物的愿望,实现起来依然困难重重。”圆明园学术委员会对此途径并不乐观。

  参与了去年圆明园海外寻宝行动的刘阳更是感触深刻。“明知道是圆明园的东西,过了150年,你能从哪儿找到确凿证据,证明它的出处呢?更何况那些同样精美的古玩,更不知道是从故宫、熙和园、还是恭王府等王公大臣府中流出去的,要知道当年被抢的可是北京三山五园以及所有王府当铺等。”据刘阳自己估计,目前海外有确凿证据能证明其属圆明园的文物,不会超过1000件。

  针对圆明园流失文物,清史专家王道成曾提起一则逸闻。前几年,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圆明园学术学会会长张文彬在北大演讲,着重讲述了圆明园大量文物流失海内外,应该督促其归还。北大校园内仍有不下10件物品来自圆明园,而当时台下一校方负责人即打趣:北大现在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呵。“国内文物的回归尚需时日,更不用说国外了。”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