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最爱向中国人说不?因为中国投稿最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科学》最爱向中国人说不?因为中国投稿最多

2010年10月15日 17:25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科学》最爱向中国人说不?

  记者对话该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论文拒稿率“最高”是因为投稿最多

  近日,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阿尔伯兹在访华时,毫不客气地指出,“瑞士学者的论文用稿率最高,而中国学者的论文退稿率最高”。

  阿尔伯兹介绍说,《科学》杂志更青睐研究方向较广、视角新颖的创新型论文,但中国学者的不少文章不太符合要求,中国青年学者和学生需要更多的创新精神。

  记者就此连线《科学》杂志执行主编布鲁克·汉森,他澄清说,“中国学者的投稿量最高,许多人的论文很精彩,但只是不太清楚我们的用稿标准”。

  数据

  中国论文的拒稿率最高?

  11日,布鲁斯·阿尔伯兹来到位于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访问。在和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有专家问阿尔伯兹,为什么很多科学家的稿子都难以发表在《科学》上?

  阿尔伯兹介绍说,每年《科学》会收到1.4万份论文,第一次筛选会有20%不适合。剩下的80%会留给编委会筛选,接下来送评审,最后被接受刊发的只占投稿总量的8%。

  阿尔伯兹指出,在各国学者的论文中,瑞士的用稿率最高,而中国论文的拒稿率最高。

  标准

  中国学者挑战权威不够?

  阿尔伯兹说,中国学者的不少文章不太符合要求,“中国年轻学者对老师过于尊重,挑战权威不够。 一些中国科学家做研究的时候总显得很保密,不喜欢与他人交流。”

  “年轻科学家要大胆突破对自己的思维限制,敢于超越专业领域的前辈。”阿尔伯兹说,在这点上国外学者的开放态度值得学习,“适当的学术探讨不仅能启发新思路,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

  《科学》审稿标准

  1.能够解释创新的科学概念

  2.对科学领域有广泛重要意义

  3.专业面不能太窄,要能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

  新闻背景

  美国《科学》杂志是由著名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于1880年创办的,是迄今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综合性科学周刊。

  对话《科学》杂志

  “总数大了 被拒比例自然会上去”

  中国人的拒稿率非常高,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中国人投稿量也最高”这一客观事实造成的?本报记者试图连线阿尔伯兹本人,但由于他正在返回美国的途中,于是辗转找到了《科学》杂志的执行主编布鲁克·汉森。

  汉森澄清说,《科学》杂志并没有追踪各国学者的投稿率,也没有给各国做一个“拒稿排行榜”,因此不能武断地就下结论说,中国的拒稿率排在最高或是位居前列。

  据他了解,《科学》从2000年以来,已经刊发了73篇中国学者的论文,其中还包括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10月刊发的1篇文章。

  汉森表示,如果真的要说中国论文的拒稿率最高的话,那一定和中国科学家的投稿量多有关系,“总数大了,被拒比例自然会上去。”

  中国论文太专业 更适合学术专刊

  汉森说:“中国学者的投稿热情越来越高,论文范围涉及古生物学、植物遗传学和公共卫生等各个领域,许多论文观点都非常精彩。”

  汉森说,但他觉得可惜的是,许多学者的论文更适合刊发在知名学术专刊上,而不是《科学》杂志上。

  他说,“《科学》刊登的论文专业面不能太窄,要能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

  汉森觉得,这其实才是中国学者屡屡被拒稿的原因,两方的隔阂没有得到及时沟通。

  因此阿尔伯兹此次去中国并不是要打击中国学者,而是想与中国学者建立更紧密的交流,同时指导大家更加明确《科学》的选稿标准。文/记者 陶韵西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