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分析中国获诺贝尔文学奖概率降低的原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张颐武分析中国获诺贝尔文学奖概率降低的原因

2010年10月18日 09:04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金秋十月,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后花落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身上。10月20日晚24点,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做客湖南卫视《零点锋云》,畅谈他们眼中的诺贝尔文学奖,看看他们如何解读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

  提到中国文学应该如何界定,张颐武与林少华观点产生了分歧。张颐武认为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作家作品算是中国文学,比如说林语堂在30年代以后用英文写了很多,大家普遍上还是把这些当做中国文学来看的。对此,著名翻译家林少华认为“中国文学的前提应该是汉语或者中文创作的,哪怕写的是日本题材、美国题材”。在他看来,只要是中国人用中文写的,就应该是中国文学,但是中国人用英文写的,他觉得不应该算做中国文学。张颐武认为中国文学的界定需要灵活性。并不是单纯的根据国籍或者写作所用文字来简单的判断。

  1975年林语堂以英文写作小说《京华烟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是继鲁迅以来的第二位被提名该奖的中国作家。2000年定居法国巴黎的中国作家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高行健已加入法国国籍,但是很多人仍觉得是中国人得的。张颐武认为这一局面造成中国近几年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概率就降低了。比如说中国有名的作家莫言若要获奖,首先一点是要保重身体,活得再久一点。对此,某种程度上,林少华认同了这一观点。    张漪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