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150年,圆明园走向何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下一个150年,圆明园走向何方?

2010年10月19日 17:35 来源:每日新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下一个150年,圆明园走向何方?

  2010年10月18日,圆明园罹难150周年!

  150年前,一场三昼夜未熄的大火,在北京西郊熊熊燃烧,控诉着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诉说着封建王朝的风雨飘摇,更炙烤着每个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决心。

  150年,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虽然仅仅称得上是一个小小的节点,可它在圆明园的历史中,却也曾铸就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9年),再加上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历时150多年的苦心营建,她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无不令人叹为观止,甚至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曾作出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圆明园用150年时间谱写了华丽的乐章,可却在另一个150年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苍凉——

  1860年10月18日,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悍然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三昼夜,使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化为废墟。

  余烟未了,清政府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列强在对这一宏伟无比的皇家博物馆进行疯狂劫掠、野蛮焚毁后,还得到了我国九龙半岛、北方大片领土,以及1600万两白银的“额外奖赏”。

  历史是一面镜子。圆明园两个150年的历史记忆,正是这样一面明镜。抚今追昔,这面镜子不但照出了帝国主义列强摧残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更照出了文明古国落后也会挨打的残酷现实。

  断壁残垣中,我们要做的不是祥林嫂般天天期期艾艾、时时默读伤悲,而是应以此耻辱为图腾,冷静反思,在不屈不挠中继续践行我们的复兴之路、强国之路,不断创造奇迹,谱写辉煌。

  然而,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时间并没有抚平中国人的伤痛。无论是追回兽首,追讨海外流失文物,还是修复遗址,抑或是在异地 “重造”,都是我们对抚平伤痛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2008年,浙江横店曾打算投资200亿元按1:1的比例异地重建圆明园,尽管这一重建计划在短短一年后就因为土地问题被当地官方叫停,但在中国社会中掀起的波澜至今没有完全平息。因为在“重建派”磨拳霍霍之际,还有一股“废墟派”思潮与之对立。

  “废墟派”的观点是——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而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重建派”则立足于——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且目前我们已经具备这样的财力和技术水平。

  坦白说,圆明园自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历经木劫、石劫、土劫等多次破坏后,早非当年“火烧”后的样貌了。但 “废墟派”依然故我,原因无他,圆明园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这一记忆,不能也不应被遗忘。

  所以,当下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在争议中蛮干、胡干,而是应及时厘清思路,拷问自我:圆明园真正的价值到底为何、废墟之外能否承载勿忘国耻的使命、圆明园的第三个150年应该走向何方?

  作者:李国惠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