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冲子女忆:父亲没写过回忆录 称评价留给历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彭冲子女忆:父亲没写过回忆录 称评价留给历史

2010年10月21日 08:01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施正东为彭冲95岁寿辰作画,上题“彭祖八千岁,冲天九万里” 施正东供图

  他是新南京城的创业者、建设者,被江苏人民称为“好市长”、“好书记”——彭冲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多少人悲痛落泪!

  长江大桥、明城墙、瞻园、北京东路雪松大道……这些,无一处不留有彭老的心血和脚印。记者就此采访了曾经在彭老身边工作过的老同事、老部下及其子女。只想道一句:南京人民永远怀念您!

  快报记者 孙兰兰 郑春平 鹿伟

  南京的树都是我提倡种的。我从1953年开始提倡种大树,种到我到上海一二十年。”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大桥,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一个桥墩就有篮球场大小!当时我在一线担任指挥,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三四点才睡觉。”

  ——彭冲

  悲痛

  “我们要送老爷子最后一程”

  昨天,快报采访的多位彭老故人,几乎每一位都满怀悲痛且匆匆忙忙:“我要去北京送老爷子最后一程!”

  曾经担任彭冲秘书工作、后任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的施正东,回忆起他心中的“彭老爷子”,情绪难以自控。听闻彭老去世的消息后,他就赶紧忙着订机票,要飞往北京吊唁。两天来,每念及往昔与彭老相处的一幕幕情形,不禁悲从中来。

  曾任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副秘书长的朱通华,与彭老相识50多年,并在工作中与彭老朝夕相处长达10年,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度悲痛到哭出声来,令人唏嘘不已。

  而曾任南京市长、市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张耀华提及彭老,同样眼眶湿润、几度哽咽。昨晚,张老已经赶赴北京,前往彭老家中吊唁、送别。

  “惊悉我们江苏省的老领导,敬爱的彭冲伯伯不幸辞世,不胜悲伤。”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产业发展处处长陆幸生昨天上午发了一篇博客,他写道,“回顾和彭老伯在一起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陆幸生告诉记者,去年9月,他趁着出差的机会,到中南海含秀轩探望了一下彭老伯。“虽然行动不便,但是他依然精神矍铄,和我们谈笑风生。”临别之际,陆幸生与彭老再次合影,但没想到这竟是与他最后一次见面。

  陆幸生特意在博客中为彭冲作了一首七律:“飒飒秋风摧菊黄,浩浩晴空噩耗降。中南海里霜如故,含秀轩中花仍香。凛然风骨惊华夏,高天遗爱浴重阳。英魂已随忠烈去,毅魄唯存常流芳。”

  陆幸生说,记者采访他之前刚接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司长黄晓新发给他的短信,即对彭冲的评价:办大事、办好事、办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事,而且很有风骨、人格和品位。对此,陆幸生深表赞同。

  他总念着南京

  90大寿,彭老是回南京过的

  彭冲是福建漳州人,然而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江苏是我的第二故乡!”

  “从1938年起,他就来到了南京,当时在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工作。一直到1976年调任上海,这中间的38年,大多数都是在江苏省内,特别是在南京工作。”施正东回忆说,“彭老回南京的次数,后来甚至比回福建老家的次数还多得多。”他热爱家乡,他也热爱江苏,尤其是南京这片热土。

  朱通华则告诉记者,这两三年因为身体原因,彭老回南京的次数少了,“以前,他几乎每年都会回来。”而每次回了南京,彭老通常第一个要通知朱通华,“我们几乎每年都见面,我也几乎每年都要去北京看望他老人家。”

  朱通华与彭冲相差约20岁,半个世纪的相识、十年的朝夕相处,让他们结下了无比深厚的感情。“90岁大寿那年,彭老是回南京过的。”

  而去年95岁寿辰,彭老因身体原因在北京过的生日。尽管如此,他还不忘身在南京乃至江苏的故人,特意邀请了当年与自己一起工作的秘书、警卫员等。施正东最后一次见到彭老爷子,也正是去年这次。

  “彭老爷子跟儿子讲,很想念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让儿子把能联系到的人都请来,他说,‘我做东,请大家吃个饭。’”施正东回忆,彭冲95岁生日,很多人给他老人家祝寿,有中央级领导,也有他工作过的地方上的领导,不过,寿宴只摆了三桌,请的都是曾经在他身边当过秘书、警卫员的普通工作人员,一桌在会客厅,一桌在书房,还有一桌在餐厅。

  “彭老对身边人一向很关心。”施正东说,在战争年代,彭冲带着人在江宁作战,手下一位连长牺牲了,他年年清明节都记得,以前是自己去扫墓,后来年纪大了,不方便,就每年打电话来,托施正东去墓前献束花。以前,彭冲就很爱看施正东画画,还经常为他的画题词。到北京祝寿,施正东特意画了两幅,一幅是公鸡报晓图;另一幅画的是寿桃,画上题着“彭祖八千岁,冲天九万里”,彭老看了很高兴,当即挂在客厅的正中央。

  “真是人生易老天难老。”施正东慨叹,“当时彭老的精神状态还挺不错的,没想到,这才一年多,老首长就离我们而去。”

  子女追忆

  他没写过回忆录

  彭冲有四个儿子,几乎都是在南京开始当兵、上学、工作的,尽管如今有的在北京、有的在南京,但江苏已经成为他们不折不扣的“根”。其中,彭冲大儿子在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盐城一户老百姓家中,到解放后才领回来。二儿子许海容一直在南京工作和生活,曾任南京市质监局局长。

  不过,彭老的儿子们都像父亲一样低调。记者昨日与许海容取得联系时,他正在北京的家中忙着接待纷纷前来吊唁的中央级领导和亲朋好友,在对记者表示谢意后他说,父亲是一个很谦和、很低调的人,“很多评价留给历史吧!”

  迄今为止,彭冲几乎从没写过或邀请别人为自己写过完整的回忆录。“父亲生前谈及自己曾表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做了应该做的事。”许海容说。

  永怀追忆

  他豁达大度,和蔼可亲

  “几十年来,永远是那个彭老!”半个世纪的相交,朱通华最难忘的,是彭冲的豁达大度,“他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极有亲和力。”

  一些当年与彭冲一起工作的人谈起他,评价通常都很一致:儒雅、整洁、潇洒、豁达、宽厚、深沉、博大。而这些,也为彭冲在群众中赢得了极高的威望。

  而对施正东来说,心中还有个更深的感念。那就是,文革时,是彭冲收留了他。虽然担任彭冲秘书是1990年至1991年的事,但其实在40多年前,他就与彭冲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1965年施正东入伍当了兵,在南京的坦克部队里开坦克,排长姓许,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彭冲的大儿子,彭冲原名许铁如。1969年,因为父母的问题,施正东被“清除”出部队,父母还没放出来,兄弟姐妹都下放到农村去了,21岁的他,成了无家可归的人。这时,彭冲刚刚被解放出来几个月,听儿子说了他的情况,就让他住到自己家来了。“就在高云岭。”施正东记得很清楚,彭冲一见到他就说:小施,许多问题历史会做出评价来的,你还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国家有政策,会安置你们的。

  他在这里住了一两个月,之后安置进了老家盐城的机械厂工作。一次,彭冲去盐城视察,竟然在大马路上又遇见了。施正东激动地冲过去,“彭书记,我是小施。”彭冲开心地哈哈一笑,“小调皮,我怎么会不认识你啊。怎么样?现在还好吧?”之后,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还是那句老话,相信历史会做出公正的结论。”

  “像我这样的孩子,他都不怕麻烦,愿意收留我。”施正东说,文革时彭冲保护的人远不止他一个。

  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

  如今,走在南京街头和一些单位,不乏彭冲的墨宝,例如他题写了“南京棋院”,在静海寺题写了“勿忘国耻”……朱通华告诉记者,他是个兴趣广泛的人,不但对书画,对戏剧也比较爱好,并且十分注重对传统艺术的发扬和保护。

  施正东是个地道的文化人,曾经担任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的他,爱书爱画爱茶爱运动……这些爱好,受彭冲影响很大。在彭冲的鼓励下,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施正东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到省级机关工作。上世纪90年代,当时彭冲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需要写一批东西。要找一个熟悉历史情况、文字功底又过硬的人。在他大儿子的推荐下,彭冲想起了施正东,亲自打电话到江苏省政府,借调他到身边工作。

  一年多的时间里,施正东住进了中南海,与彭老爷子朝夕相处,每天在他指导下写文章,闲时就陪他谈天说地。“他有几大爱好。”施正东回忆,第一,爱读书,除了书房,就连卧室的四面墙壁上全都是书,而且涉猎广泛,还爱读古书;第二,爱写字,书法很漂亮;第三,爱喝茶,因为是福建漳州人,从小就爱喝乌龙茶;第四,爱运动,跳交际舞、游泳、打网球,都很喜欢,可惜后来晚年中风,腿脚不灵,散步就成了最主要的运动。

  他铮铮硬骨,坚韧不拔

  熟悉彭老的人都知道,在他儒雅的外表下,有着一份坚韧不拔的气魄。文革期间,许多领导干部、老革命都遭到了冲击。时任江苏省省委副书记的彭冲被批斗得最厉害。1966年8月至1968年2月期间,他被南京大学造反派揪去批斗达200多次,吃了许多苦头。好几次,施正东跟着许排长回家,都没见到他,一问,被关押了。尽管那段日子十分灰暗,但彭冲始终坚韧不拔,抵制“四人帮”的倒行逆施。

  彭冲简历

  1915年生于福建漳州,193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过学生运动领袖,领导过地下革命工作,历经了战火硝烟的考验。建国后他主政南京、江苏、上海等地,是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同志因病于2010年10月18日12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彭冲与江苏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新四军高淳办事处主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独立团政委兼江苏泰州县委书记、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泰州独立团政委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市市长、市委第一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委副书记、第一书记兼南京军区第二政委等。主政南京、江苏前后约25年。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