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侯张骞名震“丝路”:不辱君命持节不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博望侯张骞名震“丝路”:不辱君命持节不失

2010年10月21日 09:11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张骞与南阳——相互成就的人与地”系列之一

  博望侯张骞名震“丝路”

  “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丝路”),地球上最绚丽坚韧的纽带,东西方交流合作的代名词。19世纪末,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命名,此后中外史学家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丝路热”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文化及旅游价值日益凸显。

  自2007年开始,中国国家文物局牵头组成了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组,河南是成员。2007年,中国国家旅游局第一号工程,是《国家“丝绸之路”整体规划》,它成为旅游新热点。

  河南丝路“申遗”及旅游推介,几乎和国家同时开始。河南丝绸之路重要地区有洛阳。自2009年之后,南阳包括方城作为丝路源头之一,被纳入省级和国家级规划。作为南阳盆地北大门的方城县,其在丝路上“集散地”的位置日渐突出。

  张骞,西汉人,他率先“凿空西域”,被誉为“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祖籍陕西城固县,封侯地却在南阳方城博望镇。方城一地,随着与张骞相关的一系列新发现面世,令我们惊异地看到,他对南阳盆地及方城的影响,绵亘千年。

  张骞,作为有世界声誉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新发现,一点一滴都弥足珍贵。

  南阳新发现了长3米、宽0.4米的画像石《巡行丝路》,被中科院著名西域史专家杨镰认为“极可能再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场景”。在南阳方城博望镇,还生活着一批张骞后裔,他们家家张贴包括张骞在内的列祖列宗牌位对联,逢时祭拜。2009年8月,他们还到陕西城固县认祖归宗,两地张骞后裔相见,手相执,泪如倾。

  张骞“凿空西域”的动力与动机,是汉武帝对西域宝马的渴望。在方城,人们还发现一处白马寺遗址,百姓传说,张骞将西域宝马带回封地,死后建寺纪念。

  方城还发现僻处荒山的摩崖石刻,雕工粗放特异,被认定“和早期佛教有干系”,这又牵出一个专家们很有兴致的话题:张骞与早期佛教的关系。

  张骞与南阳及方城,堪称相互成就的人与地。两者遭遇,张骞得膏腴封地,南阳得伟人光耀。张骞被封方城,世上始有“博望”地名出现。方城幸得张骞,才有流光溢彩的人文风景。

  张骞被封南阳盆地,是因此地为丝路上重要的集散地。将丝路功臣封于丝路重要集散地,是汉武帝的政治考量,是强强联合。

  张骞被封之后,其深远影响力,穿透了南阳盆地的两千年,至今在南阳人的衣食住行中仍有其痕迹留存。张骞,是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

  张骞与南阳,你因我而丰盈,我因你而充实。代表交流与合作的“丝路”,则是他们之间最强有力的联系者。

  “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张骞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丝路,为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决定性基础,打开了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乃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加强了东西方国家人民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上的重要性。

  自他“凿空”西域后,丝路上,商队、使节、军队、僧侣、探险家奔走往来,中国丝绸被运往欧亚各国,西方宝石、香料、玻璃器具等东运至中国内地,遥远的东西方被连接起来了。《后汉书·西域传》讲:“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丝路把人类最古老的几种文化连接起来。这条通道,兴盛千年之久,一直到海上交通建立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迷恋西域,“每隔一年就去拜访一次”,他数写西域,将张骞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并称“丝绸之路上最早最重要的两个人”。

  丝路西半部对欧洲人而言,叫“亚历山大之路”。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出兵亚细亚,从埃及经叙利亚北上,征战波斯帝国,依次征服巴比伦、苏萨、波斯波利斯等地。亚历山大身为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是理想主义者和文化主义者,其远征传播了希腊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深厚的足迹。

  “亚历山大之路”到达中亚,亚历山大死后,未能继续向东延伸。当其逝时,中国正逢战国末期。两百年后,张骞献身中亚。也就是说,东西方能量波及中亚相差约两百年。张骞的凿空,传播了中华文明,同样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重要足迹。

  亚历山大是一国之君,大军统帅。张骞是受命臣子,国家使节。亚历山大进军是“席卷”,张骞是“一个人的战争”。开通丝路形式各异,但两人无疑都是精神上的强者。

  张骞是朝廷命官,汉武帝欲派人前往大月氏时,他自告奋勇出使。在此之前,他与西域毫无干系。“这么做也许是为了出人头地,但应该不是唯一动机。”陈舜臣猜想。

  他刚走出汉朝势力范围,就被匈奴捉去,被扣留十余年。脱逃之后,常人大概会逃回汉朝,张骞却继续向大月氏前进,意志十分坚韧。他前进的路线,专家们推测,是沿天山南路前往喀什,再翻越铁列克山口到达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大宛人将张骞送至康居(今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两河流域),康居人又把他“接力传递”到大月氏。

  当时匈奴很强势,大宛人和康居人知道张骞自匈奴出逃,却力助张骞,这得力于张骞的人品:“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史记》中评价。

  体力强健才能踏破丝路,这是体能要求。在异族中旅行,性格宽厚开朗信任他人,同时被人信任爱戴,这是个人魅力。他首次出使时,去时百余人,回来仅有他与胡人堂邑父。数临绝境,全赖人格力量的感召。

  但在之后的汉朝第二次远征中,他不慎错过会战时机,罪当斩首,武帝仅剥夺了他的爵位,不忍杀他。他很快又恢复官职,以中郎将身份出使乌孙,回国后又被任命为“大行”,位列九卿,相当于外交大臣,直到公元前114年,他去世。

  他逝后,汉朝使节出使西域,还要打着他的旗号,把他的名字挂在嘴边:“博望侯这样说过”、“博望侯告诉我说”。而一旦提到他的名字,无论哪个国家,都会立刻消除戒心。他已成汉使代名词,一个坐标性人物。

  “不辱君命持节不失”

  张骞的功勋,被历代歌颂。汉乐府《上之回》:“……游石关,望诸国,月支(同氏)臣,匈奴服。”唐代诗人常建在《塞下曲》中写道:“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器销为日月光。”

  清代龚自珍在《汉朝儒生行》中写道:“汉朝西海如郡县,葡萄天马年年见。匈奴左臂乌孙王,七译同来藁街宴。”

  就一朝一代而言,张骞的成就主要是政治军事成就,从汉至清的诗人看重的都是这一点。就千年历史而言,张骞的成就,是开辟了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

  就一朝一代而言,他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朝才开始与西域各国友好往来。他逝世后,汉朝在西域设郡管理,大派使节,出使者多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都打着博望侯旗号,汉代与西域外交第一个高潮开始到来。

  他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朝才积极经营西域,先后在河西走廊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之后有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先后嫁入乌孙,维系两国友好。又在新疆多地屯田,设西域都护,自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成为西汉疆域。

  就千年历史而言,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倾国力向西拓展,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朝东西方国家交往桥梁,为世界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无数新奇的商品、技术与思想源源不断地流转于欧亚,大陆间贸易沟通变得规则有序。后来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以至于唐三藏西游、鉴真东渡日本、元代王大渊航海、明代郑和下西洋,等等,都是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下出现的。

  在中国外交史上,张骞也是个奠基者。

  张骞出使,昭示中国是第一个与西方主动表示友好的东方国家,展示出积极主动的国家形象。他作为中国第一个出使西方外交使节,建构了友好诚信的外交实践与理论。

  作为外交家,他创立了中国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持节不失,维护国家利益。他首次出使历时十三年,被匈奴关押起来,又嫁匈奴美女给他,可称软硬兼施。他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及生命,也要坚守国家利益。他在外交活动中又机智灵活,能言善辩,不亢不卑,敢冒险抗争。

  在友好诚信上,他身体力行。他两次出使,都对西域人夸说汉朝广大富有。西域使节们是半信半疑的。他把使节们带回汉朝后,组成考察团,让他们看汉朝国土广大,市井繁荣,仓库府藏丰足。这些人眼见为实,回国后“其国日益重汉”。

  张骞的成功,还在于他得到了汉武帝的充分信任与支持。“凿空西域”,可以说是他与武帝共同完成的,因此,有学者称其二人为光耀丝路的“双子星座”。

  而要赢得武帝的信任,并非易事。

  张骞首次出使回来向汉武帝汇报,汉武帝并未相信,随即派他随军出征,实地验证其信息无虚才封他为侯。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后,派了很多外交副使出使各国,一年后副使们带着各国使节归汉,汉武帝再度验证信其所报不虚,其资讯全是实地踏勘所得,才拜其为外交大臣。

  □记者 盛夏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