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的存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名人故居的存废

2010年10月22日 13:07 来源:文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北京,有一条叫做北总布的胡同,其中有一处院落24号院,70多年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曾经居住在这个院落,“太太客厅”因文坛名人、学者大家、社会名流齐聚扬名于上世纪30年代文化圈……去年7月开始,围绕着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除与保护,文保人士、名人家属、民间、官方文保机构以媒体为平台曾展开了一场笔墨战。今年1月媒体报道,权威部门透露梁林故居已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但近日,这一“不可移动文物”再次笼罩拆迁疑云。文保人士指责文保部门并未信守承诺,9个月后的今天,故居并未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身份尴尬如初。早在去年7月,梁林故居即遭到部分拆除,而今则是又添损毁。院子里门楼空顶,一排正房中间拆了一间,形成一个缺口参差的洞。院内的三层小楼,一层大半已人走楼空,显得很是孤单寂寞。

  徐悲鸿旧居位于重庆江北盘溪山上,抗战爆发后,他与妻子居住在此。但现在看到的情形是,旧居空无一人,处处残破,酒瓶子、破鞋、塑料袋等垃圾遍地,野狗狂吠撒欢……从2007年开始,管理单位说徐悲鸿旧居要修复,但方案几经变迁,一直未动工,现在故居已经破败得更快,花园假山上的佛像等文物已被人搬走。

  这些名人故居的目前遭遇可说是很有代表性,它们的存废,让人牵挂、忧虑,以至于人们发出了“抢救名人故居”、“救救遗产”、“莫让遗产在我们的手中断代”的迫切呼声。前不久,《人民日报》邀请作家、文化学者和建筑专家,就“名人故居的去与留”进行专门讨论,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速膨胀,名人故居是“拆”还是“保”?名人故居对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究竟如何“保”才有现实可行性?透过名人故居的当代命运,我们又看到文化遗存保护的哪些局限性和哪些迫切性?

  从诸多名人故居因为缺乏保护、管理而变得破败不堪甚至被拆除的遭遇来看,我们既无妥善、合理的保护管理名人故居的文化和历史意识,也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对待名人故居的态度。

  名人故居,它的建筑空间的本质是特定时期的某些人群栖居或举行各种活动的载体,纵然时光流逝,斯人远逝,旧日的气息仍有可能保留在建筑的一砖一瓦之中,并定格在当年名人生活的年代,成为被后人感知前人的重要依据。这样看,名人故居,它的价值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精神性的,主要体现的是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如果单看物质,这些名人故居或许并不珍贵,它们大多普普通通,看似平常,甚至狭小简陋,可是当我们得知一种曾经影响世人的精神或时代审美诞生其中,它就显出异样神奇,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我们来到佛罗伦萨的但丁故居、哥本哈根的安徒生故居、巴黎的雨果故居,和巴黎近郊奥维尔那间不足7平方米的斜顶而昏暗的凡·高故居,感受到的就是这样一种震撼。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名人故居已经成为这些城市、这些地方的文化名片,不仅融入了这些城市或这些地方的历史生活,它的一切也属于当代!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