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村“宝刀”探谜:祭刀仪式很奇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城子村“宝刀”探谜:祭刀仪式很奇特

2010年10月22日 16:57 来源:云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城子村“宝刀”探谜

  距勐腊县城52公里的关累镇勐远行政村所辖的城子村,因珍藏有一把神奇的“宝刀”以及相关的奇异祭刀仪式,而远近闻名。每逢举行祭刀仪式,都会吸引着远近各地甚至国外的人们前来参加。

  宝刀的历史和传说

  城子村是一个典型傣族村寨,村民都说傣泐方言,不少人懂傣泐文。新修的国际大通道昆曼公路从村寨边通过。村寨周围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村子被茫茫的原始森林包围。从寨子中间流过的勐远河,为村寨提供了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城子村历史悠久,据村中波旺龙等几位有学识的人讲,村子建于傣历752年(公元1390-1400年)。当时“召片领”(车里地方君主)为解决马帮行走途中的给养,在“勐噶西”(勐远地区的古地名)建立了驿站,并委派岩温糯率领8户人家由景洪迁来,逐渐形成村子。

  城子村至今仍保存、祭拜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宰压哈”战刀,当地人都称它为“宝刀”。笔者从2005年开始,先后5次到城子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到这把刀的来历——

  传说,很久以前,现今的勐远纳卡村居住着一群称为“哈补蛮”的人。其中有兄弟俩,哥哥叫波叫,弟弟叫波香。

  有一天兄弟俩出去放牛,哥哥在半路上睡觉,让弟弟一人到山里放牛。到黄昏的时候,弟弟要赶牛回家,怎么也赶不走哥哥的牛,就生气地用箐边的一块椭圆形的青石砸过去,一下就把哥哥的牛砸死了。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怎么就能打死一头牛呢?于是,兄弟俩就把那块石头带回家,商量着要找一个最好的工匠,用这块石头制刀。经过多方找寻,最后在现称大勐养的地方打制了雌、雄两把刀,雄刀叫“宰压哈”,雌刀叫“嘎压细”(“宰压哈”和“嘎压细”相当于亚当和夏娃,有一种创始的含义)。哥哥拿雄刀,弟弟拿雌刀。这两把刀在部落的征战中,显示了超常的能力,传说,两把刀与哥哥的一块大宝石配合使用,还能变成一把锋利无比的剪刀,无人能敌。

  后来,两把刀失去了魔力,弟弟带着雌刀逃到关累曼勒村一带的澜沧江边。他过世后没有谁敢使用那把刀,人们就把它放到岩洞里。在当地的传说中,这把雌刀最后变成了一条巨蛇。

  哥哥波叫则带着雄刀,返回勐远纳卡村继续生活。传说,他的宝石则遗留于勐捧城子一带,后人把它埋在勐捧的一座水边的白塔下。又经过了不知多少年,到傣历780~790年间(公元1412年),雄刀正式传入城子村,由“召牙”(勐远第二代召勐的名字)管理,但只有他的将军才能使用这把刀。管刀人与用刀人分开,这样的规矩是为了让部落与部落之间有安定的环境,不让持宝刀者有独霸、伤人的机会。此后数百年间,“宝刀”的管理者只在“召牙”家庭的男性中选出,一直传续到上世纪50年代第八代“召老五”。后来,宝刀没有了固定的管理人,在村中几户人家辗转保管。直到1994年5月在村里的“寨心”旁建了一座“宝刀塔”,次年5月把刀正式放入塔中,才使“宝刀”有了固定的安放之地。同时,经村里的“丢布啦”(寨神)多番挑选,正式确定波旺龙、波务腊两人成为新的“管刀人”和“使刀人”。

  在多年的民族文化调查中,我们去过城子村多次,但一直没有近距离地见过和接触过这把刀。直到2009年1月30日上午,我们终于征得当地村干部和村中有威望的老人们许可,并举行了一系列仪式,管刀人才打开“宝刀塔”,把“宝刀”取下放于事先准备好的洁净篾席上,然后再次祭拜,终于把刀从刀鞘中慢慢抽出来。

  按习俗,除了管刀人和使刀人,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触摸宝刀。我们对它进行近距离的测量和观看时,除了同行的5人和管刀者,没有一个村民可以靠近,只是远远地看着,管刀人则不离开宝刀半步。

  这把“宝刀”,柄长42厘米,直径为2.5厘米,是用银子雕琢成花纹镶筑在黄铜中间而成。刀身为铁质,宽2.2厘米,长58厘米,从刀刃上就能看出它十分锋利,它的磨损处又显示着年代久远。木质刀鞘长62厘米、口宽5.5厘米、尾宽5厘米。由于时间的久远,刀鞘已更换过若干次,现在的刀鞘是用一种叫“卖呵”的树制作而成,简洁古朴,上面没有也不许有更多的雕琢。

  现在,村子里还有11家小作坊延续着古老的冶铸工艺。他们能制作长刀、短刀、砍刀、剑、镰刀、斧头等,部分产品还远销北京、上海、四川、昆明等地。

  奇特的祭刀仪式

  祭刀仪式每隔3年举行一次,日子都是傣历五月十五日。近年来祭拜者逐渐增多,他们来自西双版纳各地,还有来自泰、老等国的远方客人。

  2010年2月25日我再次亲历了祭刀仪式,参加祭刀活动的人员超过了5000人,热闹的气氛不亚于泼水节。许多人前来做小买卖,青年可以互对情歌,还有唱“章哈”的,热闹非凡。但是禁带鼓、铓、锣、镲等打击乐器。

  祭刀前一天,要先举行磨刀仪式。磨刀人和磨刀的方法,都有特别的规定。只有“使刀人”才能磨刀,磨刀场所必须是水的源头处,水必须是从石头缝中流淌出的泉水。磨刀的时候,刀口绝不允许向内。

  祭祀开始的早晨,由“管刀人”波旺龙(他也是整个祭祀仪式的主持者)从塔中取下刀,交给“使刀人”波务囡,由他拿到在指定的“拿丙”(田坝、平坝、平地)中搭起的祭台上。拿刀时,肩挎刀绳,左手拿刀鞘,右手拿刀把,禁忌把刀扛在肩上。通常,刀鞘与刀,在磨刀和杀牛的时候才可能分离,其它时间,刀是不能出鞘的。

  前来祭拜的人都要拿两对自制蜡条和一些钱(不计多少),放到祭祀台上。祭拜时,任何人不能戴帽,也不准孕妇和出家人参加。祭拜开始,全体双膝下跪,首先由波旺龙念祭词:“今天是我们用白牛祭拜你的日子,愿你保佑全村人身体健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祭祀时要杀一头牛,买牛的钱由全村人平均分摊。只见波务腊把刀子架在牛的脖子上,用力一拉刀,牛便倒地身亡。按规定,这个过程是不允许有第二刀的,更不能做劈、砍、捅的动作。沾在刀上的牛血不能用水洗,要用自制的纯棉白布擦净,禁用有花色的布。擦过刀的布必须放在规定的地方。完成这一仪程后,把宝刀再次放回祭台。

  这时,人们把牛头取下,再剥皮、开膛,取出心、肺,把牛的头、心、肺挂入祭台。剩余的牛肉,由辖区(有12个村子)的壮年男子在祭祀点负责烹饪。中午,饭菜做好后,先祭拜“宝刀”,参加祭刀的人10余或20余人自由组合,在田坝上共同享用。祭祀台上的心、肺留给当天最后一桌的祭奉者吃。牛头则必须在第二天吃,且不允许带入寨内吃。如有吃不完的饭菜,可留在祭祀点,第二天中午加工后,由老人共同享用。其间,人们唱歌、跳舞、男女对歌、谈情说爱、做买卖,吃喝玩耍到黄昏。这时,由管刀人、用刀人和村干部来组织祭奉者返回“寨心”。祭祀用的蜡条,在仪式结束后会被人们重新“请”回家。

  傍晚,要把“宝刀”从祭台拿回村里。当“宝刀”入塔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包括在外工作和出嫁的人,都要集中在“寨心”再次祭拜。管刀人会重复早晨的部分祭词:“今天是我们用白牛祭拜你的日子,愿你保佑全村的人身体健康,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你让大家有更多的依托,今天来祭拜你的人很多,场地也没有出现蚂蚁和苍蝇,给寨子争得面子,现将把你放入塔里了。”至此,整个祭刀仪式结束。

  - 陈平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