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从400元成亿万富翁经历 “义乌发财哥”是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讲述从400元成亿万富翁经历 “义乌发财哥”是谁

2010年10月25日 16:25 来源:金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出版《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讲述从400元发家成亿万富翁的传奇经历

  “义乌发财哥”到底是谁?

  “BOSS唐”很神秘,出版社很保密

  从陷入没饭吃、没烟抽的窘境到亿万富翁,一个自称“BOSS唐”的人在网络上以小说的形式“晒”起自己在义乌的奋斗史,并被网友奉为“义乌发财哥”。意想不到的是,此故事迅速蹿红网络。本月初,他所写的故事被冠以《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这一书名,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

  由于“BOSS唐”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义乌,提到了不少义乌知名企业的发家过程,而且所有的地名都确凿无误,其主人公“大勇”的创业故事也与许多外地人在义乌的真实经历非常相似。因此,很多人都好奇:“BOSS唐”到底是谁?他的故事是否真实?

  “我们将他所写的故事出版,并非完全看中他所写的发财梦,主要看中主人公的创业精神,为了励志。”昨日,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的该书编辑吴迪说。

  “BOSS唐”怎样在义乌发财

  “BOSS唐”在《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中这样叙述自己在义乌的创业经历:

  “BOSS唐”老家在安徽的一个小城,已有妻室。1998年前,他曾在当地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可不久就下岗了。在老家走投无路时,他来到义乌,先在义乌廿三里一带过着半流浪的生活。饿了,他只能用煤饼到路边快餐店换口饭吃,晚上就睡在绿化带内。

  后来,“BOSS唐”到义乌一家伞厂做学徒。在义乌待了两年时间,他没赚到什么钱,回到了老家。面对爱人,他泪水纵横。在一次家庭争吵中,“BOSS唐”不小心将爱人打伤。为此,两人最终离婚。他回到义乌,发誓要活出人样。在佛堂,他遇到了好心的办厂夫妇。在他们的帮助下,他渐渐挣了一点钱。

  “BOSS唐”随后开始创业,办起自己的公司。几年后,他已成了义乌一家公司的老总,身家过亿。

  在书中,“BOSS唐”说,刚开始,他做的是一些小本生意,是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只要具备敢闯、敢挑战的精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下一位“发财哥”。

  “BOSS唐”正赶写第二部

  到目前,“BOSS唐”的真实身份还是一个谜。作者简介里写道:他靠400元起家,卖过袜子,做过电焊,加工过手镯,开过作坊,现在已是一座义乌工厂的大老板,属猪,生于上世纪70年代,祖籍安徽。

  昨日,记者试图联系“BOSS唐”。通过搜索,发现“BOSS唐”确有其人,但不叫“大勇”。

  刚开始,他先在义乌创办了一家饰品公司,此后又在婺城区创办了一家同类公司。但在接通记者的电话后,他否认自己就是作者。

  出版策划公司一名编辑说:“我们跟‘BOSS唐’有保密协议,不能向你提供他的真实信息。现在,他正在改写第二部的书稿,可能不愿被打扰吧。”据说,《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第二部将在近期出版。

  此书是如何出笼的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的吴迪说,今年3月,在浏览国内一些知名论坛时,一家出版策划公司策划总监刘按发现了这个故事。“短短一个月,网友的回复已超过了100页,到目前,帖子点击量已有数百万,不少网友还亲切地称作者为‘义乌发财哥’”。

  通过各种渠道,刘按通过论坛注册信息找到了作者,并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作者愿意将此故事以高版税的形式转让给出版策划公司。

  在网络上流传的东西符合网友的口味,但跟正式出版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吴迪说,她跟这家出版策划公司的编辑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在保留故事原貌的基础上,他们和作者商定将此故事改造成一部励志之书,增加了积极向上的元素,主人公大勇则被塑造成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形象。

  据说,此书分上下两部,第一部10万字,首印近20万册,是普通书籍印数的数十倍。“全国各地书店已订走了不少。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励志之书还是挺有市场的。”吴迪对此书的销量充满信心。

  跟义乌的外来创业者相似度很高

  在书中,“BOSS唐”对义乌的情况似乎了如指掌,不仅提到具体地名,还提到义乌不少知名企业的发家过程。

  “我们在网上就读过此书。从他叙述的内容看,‘BOSS唐’应该来过义乌,至少对义乌十分熟悉。但在我的朋友圈中,也有人说此人在杜撰。”昨日,在“义乌新闻兵”QQ群里,网友“怪石”说。

  “怪石”是义乌人,一直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商。他说,尽管真实性有待核实,但这本书基本反映了义乌创业者的心路历程。在义乌的外来创业者,大多跟“BOSS唐”一样,都是从打工起家的。特别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到义乌,更多的就是想寻找机会创业。

  在义乌城区已出现了10多个夜市,经营者大多为外来建设者。他们白天上班,晚上摆地摊创业。在义乌涌现的2.5万家网商中,绝大部分也是外来者。

  一直关注外来建设者发展的诗作者张旭、夏冰南子说:“过去,来义乌干活的以洗脚上岸、文化水平低的农民为主,现在则以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年轻人为主。除了薪酬外,后者的工作需求还注重情感和自身前途的发展。”

  网络成畅销试剂

  “书籍畅销与否,网络成为不少书籍畅销与否的试剂。”昨日,出版界的一位知情人士说。

  早在1999年,一部名叫《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爱情小说先在网络传播,并迅速走红。到目前,此书已被出版30多次,总印数已超50万册,号称“网上首部畅销小说”。

  从此,网络文学风生水起。它以网站连载为载体、将草根作品通过付费点击等形式迅速提供给网民。跟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清新、活泼又轻松。此后,出版界又出现了《我为歌狂》、《明朝那些事儿》、《鬼吹灯》和《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畅销书籍。

  新华网公布的一组调查显示,网络文学产值已突破10亿元,在国内纸质出版的畅销书中,有30%来自于网络文学。

  在实际操作中,有专家认为经典畅销书通常具备知性、诗性和神性三个要素。“由于急功近利,大多畅销网络文学跟真正的经典畅销书还有距离。”

  作者: 蒋中意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