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联军疯狂劫掠圆明园 懂行中国人“捡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英法联军疯狂劫掠圆明园 懂行中国人“捡漏”

2010年10月25日 17:04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国华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从10月6日起,对圆明园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抢劫和毁坏。1900年,圆明园再经劫难。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自19世纪70年代清廷完成的所有修复工程因而全部消失殆尽。当外国军队撤离后,趁火打劫者利用混乱无序状态加入劫掠圆明园的残局。有历史学者指出,1900年对圆明园灾难性的破坏,并不下于1860年的那场大火。

  此后,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官僚,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历经劫掠之后,圆明园只余残垣断壁,后人只能通过这些残留的痕迹来想象昔日“万园之园”的风采。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从10月6日起,对圆明园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抢劫和毁坏。英法联军为何疯狂至此?至今无一定论。其本性的贪婪和残暴自不待言,但大清方面的责任呢?

  史料记载,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后,英国公使巴夏礼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与清政府谈判,被当政的载垣和僧格林沁逮捕。39名英法囚犯惨遭折磨,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伦敦泰晤士报》一名记者被大卸八块。可以说,清政府的颟顸直接激发了英法联军的兽性。以致英法联军在抢劫后“正大光明”地宣布:“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

  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劫掠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

  10月7日,英法联军头目“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则立即函告本国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看上去似乎很有条理,而实际上红了眼的底层士兵们绝对不像当下西方社会表现得那么文明和彬彬有礼。“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然后是一把大火,三天三夜,将这座东方瑰宝园烧了个面目全非。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更不幸的是,当时安佑宫中未及逃避的三百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酿成一幕人间惨剧。

  八国联军雪上加霜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由于圆明园面积太大,景点分散,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此后慈禧太后用民脂民膏多次修复圆明园。1900年,义和团启衅,由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圆明园再次成为列强的抢劫对象。此次劫掠完全丧失了控制,除了奇珍异宝外,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都被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需要提出的是,很多记载中都把这两次浩劫全部归结为洋人的暴行,对中国人的趁火打劫却讳莫如深。实际上,若没有中国人的引领和帮衬,双眼一抹黑的外国人怎能找到那么多的宝物?

  学者王闿运在其诗《圆明园词》的自注中说:“夷人入京,遂至宫闱,见陈设钜丽,相戒勿入,云恐以失物索价也。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王说或有夸大之嫌,但在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确有无数土匪、游民,甚至普通百姓和守园太监也参与其中。很多外表不起眼但价值连城的珍宝被英法联军舍弃,却被懂行的中国人盗走。大宗宝物没有了,又有人在散落的尘土中搜寻细碎宝物。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仔细清扫,均有斩获。这些人被称为“筛土贼”,当时民谚唱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随便扫出一件东西来,都够他们养家糊口了。

  容颜尽失的大家闺秀

  两次劫难之后,圆明园仿佛一个大家闺秀被扔进了青楼,成了人人都可宰割而毫无还手之力的弱女子。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中记载:“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大总统徐世昌拆走圆明园鸣春园与镜春园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了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到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1940年以后,日寇占领北京,粮食供应紧张,,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当年的“夏宫”,逐渐成了耕地……

  侵略者把圆明园打倒在地,自己人踏上一脚,使劲碾啊碾,以致圆明园彻底失去了往日容颜。诚如民谚中说到的:“眼看他盖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倒了……”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