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改编名著不要消解精华内核 赞新《三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论家:改编名著不要消解精华内核 赞新《三国》

2010年10月25日 17:19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名著翻拍此起彼伏

  评论家仲呈祥说——

  改编名著不要消解精华内核

  10月22日,著名影视评论家、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院长仲呈祥教授应邀来到大连参加 “中国新时期文艺发展趋势与价值取向”研讨会。会后,他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谈到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剧、舞台剧不能为了出新而丢掉传统文化精神,消解精华内核的问题。

  不能为出新丢掉传统文化精神

  近来,根据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剧、舞台剧层出不穷,比如电视剧《三国》、《红楼梦》,电影《赵氏孤儿》,豫剧《赵氏孤儿》。对于编导们争先恐后地翻拍名著,仲呈祥认为这本是一件有利于普及经典的好事。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文化价值体系塑造出的艺术经典形象,轻易地就被一两部影视剧或舞台剧给全面消解乃至颠覆了。

  仲呈祥说:“有一部戏,大胆颠覆了西施的故事,讲述西施回到越国后被越王勾践纳为妃子,不料,此时西施已怀有吴王夫差骨肉,勾践大怒弃之,范蠡追西施至荒野加以谴责。这个故事与传统故事相去甚远。勾践本是卧薪尝胆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西施本是忍辱负重的伟大女性形象,范蠡则是睿智的知识分子。可是被这个戏一颠覆,勾践成了色狼,西施成了荡妇,范蠡也变成了小肚鸡肠之人。为了出新而丢掉传统文化精神,等于丢了西瓜捡芝麻。 ”

  仲呈祥还谈到一部豫剧 《赵氏孤儿》也对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故事进行了颠覆,该剧运用人性复杂的观念来进行解构,另起炉灶,这样一来忠战胜奸的主题就不存在了,变成另外一部令我们完全陌生的作品。

  1713年,一出中国戏的剧本首次被全文译成法文,那就是《赵氏孤儿》。法国文豪伏尔泰曾将此剧改编为 《中国孤儿》。仲呈祥说:“《赵氏孤儿》早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国作品,这并不是因为《赵氏孤儿》是一部复仇的故事,而是由于该剧传达出忠诚终将战胜奸佞的除恶扬善的正义精神。 ”《赵氏孤儿》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的赵氏孤儿赵武在忠臣的保护下长大成人,并为家族复仇。《赵氏孤儿》不仅被各剧种搬上舞台,近来还被著名导演拍成电影,令人关注。据仲呈祥透露,陈凯歌导演拍摄的电影 《赵氏孤儿》已通过审查,将于12月上映。仲呈祥说,但愿这是一部忠实于传统文化精神的作品。

  对于近期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仲呈祥表示,非常赞赏电视剧《三国》。他说:“《三国》编剧将原有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作为素材粉碎了然后烂熟于心,把这些素材按照他所了解的长篇电视剧的规律和他对三国这段历史的认识,进行重新审美与塑造,塑造了一个今天我们看到的《三国》。我认为,《三国》是以编剧了解的历史观和美学观去对已有的经典作品进行新的思想发现、审美发现和艺术思维的创造,这是可取的。经典名著千万不能乱改,以免误导观众。 ”

  对经典名著的改编应该立足于结合当代生活实际,挖掘整理文学资源,淡化、剔除其腐朽、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因素。简单的颠覆和一味的戏说将会误导观众,使观众接受那些不真实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贻害无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正确的历史观、文学观,颠覆和篡改名著只会让我们的历史观和文学观走向混乱。

  视听感官刺激不是艺术

  仲呈祥认为,电影票房、电视剧的收视率不能作为衡量电影、电视剧质量与价值的唯一标准。那些对人文价值与经济效益融合得比较好的影视作品才是值得推广的。应当警惕将影视作品简单地作为牟利工具,用利润思维取代审美思维。评价影视艺术作品,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历来坚持的“美学的历史的”标准,而不是堂而皇之地换成了“票房标准”和“收视率标准”。一部主题含混肤浅、艺术杂乱无章的电影,且明白宣称“只为娱乐,不要思想”,居然仅凭“票房可观”而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不少电视台对于电视剧能否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决策依据主要是预测其收视率高低。

  仲呈祥还指出,目前影视作品存在一个审美误区:误把观众视听感官生理上的一时快感,当成艺术创作理应追求的精神美感。艺术当然要给受众以快感,绕过快感就成了说教,那不是艺术,但仅仅止于快感,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

  如果片面、过度地强调视听感官的快感与刺激,而忽略了对美感的追求,对美学理想的引导,就会使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下滑。视听感官的快感与刺激不是真正的艺术。仲呈祥教授认为,真正的艺术能够启迪人的心智,通过“养眼”而“养心”。艺术通过视听,达于人的心灵,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素质得到提高,知识得到拓展,精神得到升华。绝不是刺激感满足了之后,就可以画上句号的。

  □本报记者/王臻青 电自大连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