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的古老澡堂:浴室采用的是瓮堂的形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600多年的古老澡堂:浴室采用的是瓮堂的形式

2010年10月27日 15:0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出南京中华门,过长干桥,路边就有一条叫悦来巷的小巷。巷口不远处,有一座600多年来都在营业的大众澡堂,叫“聚恩泉浴室”。据经营负责人楼先生介绍,浴室只有50个铺位,条件比较简陋,很少有年轻人来此沐浴。由于商业用水和柴油燃料的价格高昂,维持经营已经越来越难。眼下的澡客,都是住在附近一带的老年人,他们多年在这里泡澡,形成了习惯。他们不愿看到,这个已经历了几个朝代的澡堂在自己的眼皮下停业关门。

  这座看似普通的老澡堂,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住在这里的老人说,明代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征调了20多万民工建造南京城墙,成千上万的民工在这里建筑城墙和聚宝门(今中华门)。民工们成天一身汗一身泥,累得腰酸背疼,不少人就此染病身亡。为了解决他们的洗澡问题,朱元璋下令盖起了这座澡堂,安排民工们分批前来洗浴。后来,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生母碽妃,在距此一路之隔的地方建起了大报恩寺。据说,明代官员每年去大报恩寺焚香朝拜前,都要先在这里沐浴净身。

  走进浴室后发现,这处浴室采用的是瓮堂的形式,堂顶如同一个倒扣的大瓮。这样的设计,使得顶部的凝水全都顺着墙壁流下,而不会滴落在浴者的身上。老浴客都有体会,过去的平顶浴室上会频繁掉落水珠,滴在热水浸泡后全身发烫的皮肤上,让人一惊一乍的,颇感不适。

  这瓮堂的入口很低,须低头猫腰才能进入。低矮的堂口可以减少散热,有利于保持瓮堂里的温度。瓮堂的顶上开有天窗,用来采光照明,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巧借自然光亮。这都可见当时设计之精妙,蕴含了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

  目前,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建筑及其现状,已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注意。有人指出,这个明代的澡堂还在使用着,全国也找不到第二例,此瓮堂的历史价值被严重低估。

  陈光新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