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协主席因赞助向领导表达“以泪洗面”引争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剧协主席因赞助向领导表达“以泪洗面”引争议

2010年10月29日 0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29日电(蒲波)近日,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被网友调侃称为“洗面帝”。8月29日,李树建在企业赞助河南文教事业的捐助仪式上对河南省委书记表达“感激”时说“以泪洗面”,引起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有网友认为,这是“矫情”“拍马屁”;也有评论从这一夸张的表达中看到中国戏曲生存的窘境。

  事件起因

  8月29日,在4家企业向河南省文化教育等事业捐助2亿元的仪式上,李树建对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表达激动之情,说“河南文化界的春天就到了”,“每天激动万分,以泪洗面”。

  一个多月以后,10月27日,广州媒体报道,李树建与河南省委书记的对话被网友重新发掘出来,并且在网上引起热议,“以泪洗面”成为网友们调侃的笑料。网友或者质疑李树建的语文水平,或者挖苦李树建“拍马屁”。

  对袭来的批评,李树建回忆了当时说话的情境,他说当时非常激动,“那些对话都是事实,不是拍马屁”。

  李树建说,他当了河南豫剧二团团长22年,六七年前,团里全年人均工资才五千多元。“作为团长,经常像个乞丐一样出去找企业拉赞助。但卢书记来了以后,首先解决温饱问题,这样才能创作好的作品、出精品。”

  争议之声

  “以泪洗面”,在中国的文学想象力和文学表达里本来是一句很普通的语言,常常描写古代思妇、怨妇的悲伤心理,可以理解为“夸张”的修辞。也许是因为李树建长期从事戏剧表演,这句话“脱口而出”,没想到却引来一片争议之声。

  接连几天,不管是网友还是媒体都对李树建的“以泪洗面”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一种观点认为李树建的表现是面对权力的奴性、谄媚、拍马屁,有评论者由此开始思考“知识分子的责任”;另外一种观点不再将批评的矛头指向李树建本人,而是从“以泪洗面”看到中国戏曲的窘境。

  观点1、李树建入戏太深?“激动”有原因

  “以泪洗面”本来形容的是极度忧伤悲痛。有评论认为,李树建感情丰富,赋予“以泪洗面”新的含义。

  李树建为何激动?无法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地方戏剧文化市场低迷。解决剧团的温饱,传承和发扬传统戏曲,不只是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一个人思考和焦虑的问题。

  李树建确实过于“激动”了一点。对此,有评论者还是报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甚至建议“如果李树建先生能够坦诚一点,表明当时心情很激动,才脱口而出‘每天以泪洗面’之语,相信绝大多数网友都不至于再穷追不舍,冷嘲热讽”。

  观点2、“以泪洗面”,错位的“感恩”?

  10月28日,《新京报》刊发社论,对李树建“以泪洗面”引来的争议进行了分析。评论认为,去掉其中夸饰的成分,这种激动和泪水背后,倒是“极度忧伤悲痛”地反映了一些传统戏曲从业者窘迫的生存困境。

  该文说,传统艺术从业者本应该和其他行业一样“诚实劳动,体面生活”,他们本不应该为感恩而激动不已,也不应该为穷困而泪流满面。在“以泪洗面”事件的背后,或许更值得继续追问:谁能让传统的戏曲从业者不再因接受救济而“激动”,谁来擦去剧团团长脸上的泪水?

  “中国戏曲何时不再‘以泪洗面’?”《长沙晚报》的评论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该评论指出,与其说李树建在拍马屁,还不如说李树建的“以泪洗面”将中国戏曲的“困窘”拿出来让大家看个究竟。

  “靠政府的救济才能度日,这不单是豫剧的悲哀,也是传统戏曲艺术的悲哀。真正的艺术从业者,即便不是因为领导的救济而感激涕零,也会因为艺术的落寞而哭泣。”该文写到。

  观点3、面对权力,文化人如何自处?

  面对权力,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应该如何自处?不少网友和评论文章指责李树建“拍马屁”,认为作为文化人应该在权力面前保持尊严,不应该说出“以泪洗面”这样的话。

  “不管是面对权力时,激动兴奋得语无伦次,还是已习惯了公权私用无耻无畏,这都不是正常的权力生态。但是,这种令人瞬间言不由衷的强大气场,却又不是某一个权力者之过。” 《扬子晚报》刊发评论文章说。

  该文认为,“以泪洗面”是一种无意识的矫情,表达出曾经的权力失范程度有多严重。“夸张地示好是因议价权在人家那里,这其实是‘洗面’传出的权力隐语。”

  《北京晚报》评论认为,即使李树建是在“拍马屁”,从水平看也不是高手,“一路拍来想必其中也有颇多辛酸”。该文提醒,“围观李团长”的时候,应该“反观自身”,有几个人能拍着胸脯说丁点马屁没拍过呢?“五十步笑百步,该羞愧的,是整个社会。”

  而《京华时报》评论文章从李树建一事联想到知识分子的责任,呼唤知识分子重建自己的道德与精神操守,认为马屁文人、“宠物专家”、“西方的鹦鹉”、世俗知识分子,不可能启迪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