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生成、发展与转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生成、发展与转型

2010年11月01日 13:54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不同层面与角度的学术研究,成为近年来学界相对集中的一项工作。作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批评,不仅与创作构成了互动,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生、发展与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文学批评自身的学术史意义也十分重要。

  一

  当代文学批评在由 “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过渡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制度形成过程中 “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要求。

  尽管对“社会主义文学”的认识60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文学批评承担了阐释中国当代文学制度核心价值的功能。在由“文革”到“新时期”的过渡中,文学批评一方面参与“拨乱反正”,另一方面又引领新的文艺思潮、推动创作主潮的形成。由于重新处理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批评更主要的是回到了文学本位。 90年代以后,文学批评选择的自由性和多样性也逐渐增强。当代文学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背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批评从原先的高处落下后如何定位,倒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二

  中国当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语境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制度最初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也使“批评家”成为一个特殊的身份。

  五六十年代的非职业批评家因其与文艺政策阐释、文艺思潮斗争、文艺运动紧密关联而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带来了双重影响。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新的文学秩序基本形成,文学批评对批评家的思想素质、知识谱系、表达形式的要求也不同于以往。 80年代以后,职业的阅读和职业的批评变得越来越重要,批评家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独立的角色,新的批评群体出现,这是文学批评回到常态的开始。随着整个文学制度和学术制度的变化,90年代以来,大学的批评家在文学界的影响逐渐加大,文学的影响又重新和学术制度联系在一起,现在的批评家差不多清一色是“学院”出身了。

  三

  以 “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和“革命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从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文学批评在作家作品的研究方面,其实有大致相同的轨迹。在“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规范下,文学批评重视的是“暴露社会现实的真实关系”的作品。这一基本的立场和方法到了80年代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大讨论摆脱了意识形态之争以后,论述的对象和对文学主潮的概括逐步放弃了原先单一的视角,80年代关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以及“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概括,颇能反映这一演变的特征。90年代以后,文学观念的分立和多样,以及文学与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复杂关系,都使得批评难以对文学创作做出主潮式的概括和揭示。

  四

  考察60年文学批评的历史,无疑需要讨论当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建立和转型,也就是批评话语模式的转换问题。现在通常以1979年为界,将当代文学划分为两个30年,前后的变化大致说来是从政治范式到审美范式的转换。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范式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全面展开中建立的。“文革”结束以后,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理解和定位,是近30年文学变革发展诸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从80年代的“去政治化”到近些年来又有学者提出“再政治化”,显见这个问题又以新的特征呈现出来。

  在80年代中期之前现实主义批评成为主要的批评话语模式,这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深远。这样一个状况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期关于 “现代派”、“现代主义”的讨论中,80年代文学变革的结果,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二分天下,是选择现实主义还是其他创作方法不再被视为政治立场。现实主义创作和现实主义批评,仍然保持了强大的活力,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已经不等同于现实主义批评了。

  五

  和以前的批评不同,80年代的文学批评,与其他话语空间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成为吸收西学传播新知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过程中,批评家的个性与才情,也前所未有地得到张扬。

  90年代的文学批评留下“语言学转向”的深刻印记,批评在一段时间被认为缺席、失语或者无力,与这个转向有很大关系。

  但是,在文学批评“语言学转向”一段时间以后,回归历史的倾向又开始出现。

  我们所叙述的这样一个批评范式转换的轮廓,通常被描述为从历史到语言再到历史的“批评的循环”。这样一个循环的线索,其实只是一个大致的态势。但同样显而易见,成熟的批评范式形成,范式的转换更多的是批评理论的运用,西方批评理论轮番登场,而中国传统文论在当代批评中可否创造性转换仍然只是一个命题而不是实践。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批评与创作、批评与读者、批评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始终没有达到一个好的状态,这常常使批评实践成为一种 “圈内”运动。

  当代文学批评能否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取决于文学批评能否形成中国化的批评理论和如何确立关怀现实的方式。

  □王 尧/林建法 (本文摘自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大系(1949-2009)》导言,刊发时有删节。)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