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文学有什么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文学有什么用?

2010年11月01日 14:45 来源:文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文学有什么用?

  1

  首先,要有界定。这里主要讨论的是严肃文学,不是通俗文学,不是商业文学。

  由于历史的需要,当我们试图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谈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时,通俗文学在被知识分子改造后(这是中国古典名著“半部杰作”说法的根源所在),就有可能进入严肃文学的殿堂。而商业文学是什么呢?这就不是这种简单的两元社会结构理论所能解释的。随着以大规模机械复制为特征的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本跨国界的加速流动,逐利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重心,商业偶像比思维精英、道德精英、权力精英,更容易获得普遍的崇拜。

  我并不反对书的商品性。两个原因:一是在文学作品取得文学史上经典地位的过程中(严肃文学并不必然地取得经典地位,它成为沉没之鱼的概率并不比通俗文学更小),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商品性极其重要,它使作品得到有效传播与广泛阐释。所谓时间淘洗出经典。

  严格意义上说,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商业文学。在中国大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人们实际遵守的还不是自由的市场原理,而是权力与资本交媾后的潜规则,以及用来惩罚违背了潜规则的明文规则。有的是以起点VIP模式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出版社在盈利冲动驱使下所生产的官场、青春、社会黑幕等种种所谓的类型文学。它们艺术上粗糙,思想上乏善可陈,语言上粗暴雷同,是在流水线上批量制造的。为什么网络文学与类型文学就有市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粗糙、乏善可陈、粗暴雷同的。人们需要消费陈词滥调。

  网络文学与类型文学可算是原始的商业文学。在此领域搞得好的人,不仅不会饿死,还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祝福他们,只要他们在文本中所传递的价值观不逾越文明的底线,不违背起码的良知与理性。商业文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俗文本,它同时对接着大传统与小传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当《公司的力量》跨越了国家、民族,商业文学必然“引起人类对于审美创造、制作、鉴赏、接受等诸方式与态度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艺术的基本观念”。资本的意志,正在全球试图重新定义文学。这将拓展文学的广度与深度。不仅仅是电子书等文学载体的改变。

  2

  但我还是想谈一下严肃文学。我一直在想,严肃文学究竟有什么理由存在?它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庞?———我已经阅读了太多的自说自话的文学理论,它们不能说服我。为什么在这个通过互联网连结起来的,熵增的,鼓励过度消费的符号(信息)社会里,还会有那么一小撮人为它执迷不悟?

  严肃文学,首先是态度问题。我不喜欢“纯文学”的概念。世界这样乱,装纯给谁看?但,世界再怎么乱,作为书写者,应该,也更有必要态度严肃。只有严肃,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的理性思维,拥有悲悯的宗教情怀。这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理解世界的两种根本途径。世界尚不可知。对不可知者,当存有敬畏。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就放言:人定胜天———这种可笑又可怕的傲慢如同瘟疫弥漫于人类文明史。当下,由于资本的逐利性、现实的滞重无趣等,一些写作者放大文学的娱乐功能,讲游戏文学、好看文学等。这样,口袋里的钞票确实可能更厚一点,我也承认,面对诸多还不能解释的人类与宇宙的终极问题,从心理机制上说,人会有娱乐至死的愿望,但这种焦虑与躁狂,是对人的消解,是把人平面化、庸俗化,对写作者来说,也不能缓解他内心与世界的紧张。该抑郁的,照样抑郁,甚至会更严重。问题仍然在那里,并不会因为“信春哥得永生,信曾哥不挂科”就不见了。所以,尼尔·波兹曼干脆在《娱乐至死》中向世界宣布,电视是愚蠢下流的。他请他的知识分子同行回到书籍中去,不要在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甚至不妨说得极端点,娱乐化就是一条用鲜花与掌声装饰的通往奴役之路,它在悄无声息中毁灭个人的自由。

  严肃,才可能产生真正的思考与写作。有哪个哲学家、文学家是嬉皮笑脸,招摇过市的?所谓幽默,常常是“含泪的笑”。态度不端正,哪怕上帝从你身边经过,你也会想去看看他有没有小弟弟。严肃,本身更意味着节制。在亢奋的时代,节制是增长与道德之间的均衡点,是文本质量的保证。

  严肃文学有几个基本特征:一、它要有思想性。文学的思想性不同于哲学。哲学是理性的光芒,在人的意识层面。严肃文学,固然始终在追求“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但它还要人物形象、大量的时代细节等,来解决理性与逻辑的局限。严肃文学对世界的洞察力,基本来源于直觉,而不是分析、归纳、推理。它的根源在于非理性的力量。

  二、严肃文学是对一个时代的精气神最富有概括力的魅力书写。通过时代,人有了历史的深度,并站在这个文本上想象未来。

  三、它是大脑的体操,是迷宫与城堡,是悬崖与瀑布。它不仅是道德上的写作,也要作为美学上的写作。它要在文体上有属于自己的贡献。即,别人都在一窝蜂地盖大会堂,你得有本事盖鸟巢、盖悉尼歌剧院。

  四、它在语言上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这个世界是属于语言的。活在大地上的人们用语言祝福,用语言诅咒。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雄浑、高古、典雅、绮丽、豪放、清奇……这二十四个词语可借鉴之。

  对基本特征的界定,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严肃文学,但这并不是严肃文学的定义。任何词语之诞生,皆为照亮这宇宙的晦暗,也必然在其脚下投射下一个不断拉长的阴影。时间让它们肿胀、变异,气喘吁吁。意义自它们体内长出,犹如块茎的匍匐生长,向着四面八方而去,呈非连续性,断裂、多元,没有明确的中心点,是茎的变态,是地下茎末端所形成的膨大而不规则的块状。这是奇妙的,就好像诸神在土壤深处自然地生成。但此繁殖过程,不可避免地让词语原初的意义逐渐隐退,如同那掷向水面的石块,在激起一圈圈复杂的与时代共振的涟漪后,沉入水中,为黑暗所包裹。

  严肃文学并不能获得额外的权力。我此时所赋予这个词语的特征,迟早会并不存在,被解构,被遗忘。可我为什么还要对它进行书写?

  3

  我想到一个问题。因为工作原因,我与许多作家有过交谈,他们的思想深度,思维模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占用,对信息社会的理解,确实存在极大的问题。他们少有阅读科学的、政治的、经济的、艺术的著作。相当一部分作家,甚至不阅读,并以此为傲。而在当下这个病毒传播与蜂巢结构的信息社会里,文学,不仅是中国的文学,其叙事模式可能会有一场根本性的革命。比如微博,后现代的所得意的剪贴、复制、戏仿、变形等技法在它面前都是小儿女状。还有什么比微博更具有先锋气质?文学变得越来越可疑。我所以为的那些力量是不是真的还在那里?一,过去的每个时代都有适合其生产关系的,最能体现其特征的文学形式。农耕时代与诗歌;工业革命与小说;现在,在这个QQ、微博的时代,其相应的形式是什么?二,物理解释现实,文学解释灵魂。两者互为梦境。但我们的文学正呈现出与物理学极不相称的滞后性,尤其在中国,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仍然还是传统物理学所提供的日常经验里的宇宙,不能理解真正的微观,更无法想象在这个肉眼所见的时空之外那众多的可能。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让我自命为严肃文学写作者?

  几天前在微博上与人讨论小说时,有人说道:“这是个不用写小说的时代,因为时代本身比小说更戏剧。小说落后于现实。”

  我回复道:“现实主义小说肯定要落后于现实。但小说是什么?一是自我观照之镜;二是镜中虚影。影中又有自我之眸。眸中又见虚影。重重虚影,成其无尽复无尽也。又或者说,小说一直在死去,因为所有的过去(人的形象)只有暴露在美杜萨的目光下,才具有被雕塑的可能,以及必要。而要窥见这个痛苦漫长的石化过程,就要借助帕修斯手中记忆之盾的反光。而所谓戏剧性根本不是小说的追求,它是小说的壳,与我们在这张壳上看见‘矛盾的冲突,命运的互相影响’等花纹时的审美体验。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写小说的时代,也都不是写小说的时代。看你如何理解小说,理解你的生命。世界创造了我,我以我的方式回报。”

  4

  上世纪初,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惯常看法。新物理学得以萌芽,并迅速成长,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引起公众瞩目,它不仅激动人心,其原理与方法也已深入至科学、能源、医学、农业、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其过程堪称狂风骤雨。短短百年,人类凭借新技术所创造的,比已经过去的几千年所创造的还要多。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杰克·斯坦博格估计,可能在当代经济中,三分之一的国民产值都以某种方式来自于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高科技。再简单地讲,若没有量子力学,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手机、电脑、激光、核能发电……这些都不可能出现。

  基于这方面的思索,前年我写了篇《量子文学观》,说,当下的文学实际上只有一个批评体系。即与宏观的经典物理所对应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是被硬塞入这个框架内的。量子文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解释了先锋,把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量子层面上统一起来,与宏观的经典物理下的现实主义体系相对应;其次,它解释了严肃写作者的内在驱动力;三是,它提供了评论的新思维,可以澄清文学、艺术领域中许多混乱的现象;四是,它可以给具体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在文章的末尾,我把《上帝与新物理学》中的一小段话,做了几个关键词的替换,说:“我深信,只有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了解世界,从宏观的经典物理和微观的量子物理角度,从数学和诗的角度,通过各种力、场、粒子,通过善与恶等等,我们才能最终了解文学,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家———宇宙背后的意义。”

  这样就够了么?不够的。还要有光。“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上成百上千亿人,无不攀于一座巴别塔上。大部分人终生不得塔门而入;一部分人上得了一二层,眺见江河入海,知道万物的名;又有少数,登上层楼,登上层楼,至五六层,眼见了万物一小撮的因果……而塔之高,实难言状,非辞藻可以形容,人之目光可以穷尽,于茫然恍惚间,自然便会问自己怎么办?两条路:要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要么去找这塔的设计者,就像《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来到设计师面前。当尼奥打开门的一刹那,光出现了。

  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来说,或许还可以这样说,当下的全球化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博弈时代。一些国家在崛起,一些国家在日落。博弈,不仅是经济的博弈,更是规则、形象、主导世界事务的观点、支配人类未来的信念之间的博弈。通俗地讲,一个大国,要能输出价值观,要有这样一个愿望与资格去解释世界。“解释趋势的人必定要影响趋势。”而我在前文中所赋予的严肃文学的四个特征,则使之能承担起这种输出与解释的功能。

  加拿大的玛格丽特·艾特伍德列出一份清单,说明自己为何要写作:“为了替死者发言。为了赞扬繁复无比的生命。为了赞颂宇宙。为了带来希望和救赎的可能。”够神圣的。幸好,她还说,“为了赚钱,让我的小孩有鞋穿。为了赚钱,让我能看不起那些曾经看不起我的人。为了给那些混蛋好看。”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