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火灾频发 商人纵火图谋保险赔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民国时期火灾频发 商人纵火图谋保险赔偿

2010年11月01日 15:23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民国时期的消防设备非常简陋(左图为水机子,右图为消防车),使得当时的消防能力非常弱,更多的商人寄希望于购买保险来保障自己 资料图片

  ◎民国时期,消防队是如何得到火灾讯息的

  ◎让洗染公司骗保意图破灭的“程咬金”是谁

  1932年11月1日,在南京太平路拥有数处房产的章初白,找到国民政府《中央日报》报社,要求登报感谢以生产消防器材为主的震旦机器铁工厂见义勇为,保护邻人之义举。原来,就在两天前,太平路上一家洗染店发生了火灾,与之相邻的震旦厂见状,立即组织工人营救,很快就控制了火势,将损失降到最低。就在人们以为这是一场意外时,第二天即10月31日的《中央日报》上,一篇题为《洗染公司营业不振 故意纵火图赔火险》的新闻报道,却明确了这场火灾另有乾坤——那把火是洗染店店主徐缓钧自己放的。那么,徐缓钧是如何自酿火灾的?又是如何被揭穿的呢?□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张荣

  民国时期火灾频发,商户踊跃购买保险

  家住太平路一带的章初白是安徽铜陵人,小有积蓄,在太平路有些房产。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国民政府在太平路一带建筑马路,章初白看出商机,就出资将自家的屋子改建成两层楼,有数十间房,专门对外出租。因市口很好,房屋尚未完工,就被预租一空。因人员复杂,章初白担心有火患,遂向上海信记洋行投保了火险四万元。就在这些租户中,有一位叫徐缓钧。徐是江宁人,以开洗染店为业。他见太平路一带热闹非凡,各种商店比比皆是,于是就于1932年6月1日起,租用了章初白位于太平路三百九十一号的店面两栋,交押金一千二百元。房租每月一百二十元。徐缓钧给自己的公司起名为香港洗染公司,其业务除了洗染衣服外,还兼售、修皮鞋等零星用物。公司开业后不久,他于九月一日,向白下路太平火险公司投保,共购买火险五千元。

  “民国时期的商户,对火险的购买意识是非常强的。”针对章初白和徐缓钧开业之初购买火险的行为,上海师大的李铭老师解释说。那么,导致民国时期的商户踊跃购买火险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民国时期的建筑,都以砖木为主,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李铭老师分析说,那时的居民和商店大都用煤油灯来照明,有些人家还用蜡烛和油盏照明,极易碰翻燃烧起火。居民煮食的燃料,以柴草为主,堆积面大,遇火易燃。烧过的柴草灰,如果处理不当,也能造成死灰复燃引起火灾,因此防火十分重要。特别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气候干燥,烛火尤需注意。每年冬至一过,便有巡夜更夫,一面敲梆子,一面高喊“寒天腊月,小心火烛,”就是要人们提高警惕,注意防火。尽管如此,每年火灾还是常有发生。“而民国时期的消防能力是比较弱的。对于商户来说,一旦出现火灾就会血本无归,所以,购买火险就是很平常的事情。”李铭老师告诉记者,民国时期的消防设施十分落后,其主要的设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消防池。“就是在居民区里挖几个大池子,蓄满水,一旦发生火情,就可以从中舀水灭火。”这样的消防条件是可以想见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消防救火,基本上都在使用土制水龙,救火过程中,需要消防员轮流压杠。因为水压不大,射程有限,遇火势情急,往往扑救不力,损失惨重。即便到了后来,引进了一些外国的消防水枪,即机器水龙,以柴油机为动力,灭火能力大大加强,但因为消防队数量有限,一旦有火警,赶来后,后果往往已经很严重了。再加上那一时期的消防警的专业训练很少,即便及时赶到,灭火时仍会有技术上的限制。

  “综合以上原因,商户们都愿意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李铭老师说。

  那么,民国时期的火灾保险发展如何呢?

  公司难以为继,店主纵火图谋保险赔偿

  “民国时期的保险业并不发达,最传统的险种就是水火险。”陕西师大张翰林老教授告诉记者,天有不测风云,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可能发生。人类防御和抵抗灾害事故的能力十分有限,为了弥补和减少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保险应运而生。“水上航运和货栈火险首当其冲。而民国时期,最有名的保险公司,就是香港洗染公司徐缓钧购买的那家太平水火保险公司了。”张教授介绍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的保险业都是被外资垄断。1929年,当时号称“北四行”之一的金城银行,独资创办了太平水火保险公司。由于管理得法,该公司发展迅速,分支机构代理网点遍布各大城市,并且打入南洋市场,让外商同业刮目相看。“从1805年中国出现第一家保险公司以来,保险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上世纪三十年代,保险公司多达数十家。同一险种的赔付,愈来愈高。尤其是火险,这是一个普遍的险种,为了吸引商户投保,保额愈来愈大,甚至能出现数百倍的赔付。因此,就有人开始打骗保的主意。”张教授说,1932年10月30日,发生在太平路上的香港洗染公司火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香港洗染公司刚开业时,生意兴隆,不久之后由于管理不善,每日生意逐渐下降,开业五个月不到,就亏损巨大。该店自开业前付清押租后,五个月的租金是分文未付,还将押租据向房东抵押,借去四百元。原本店内雇用伙计颇多,到了后来,仅留学徒二人,厨子一人,洗衣师一人,所有资本,悉数花去,还亏欠同业不少钱。经理徐缓钧见再难维持,就打起了先前购买的火险算盘。

  10月29日晚,徐缓钧买来一桶汽油,分装小瓶后收好。10月30日凌晨四点,街上稀有人影,徐缓钧喊来两个伙计,以整理店面为由,开始动手将楼上所有的物品悉数搬空,楼下除橱窗中陈列的顾客交洗的衣服及皮鞋等外,对于稍微值钱的物品还有伙计的行李等都搬走。只是在楼上留下木床二张小铁床一张。这期间,有岗警巡逻走过,因为见是店主在全面整理店面,就未加干涉。早晨六点,香港洗染公司所有家当搬走完毕。

  这时,徐缓钧将伙计全部支开后,就拿出先前买来的汽油,实施纵火骗险计划。他将报纸、木柴等分散在房内各处,尤其是木床、楼下扶梯。然后将汽油分三处浇洒,集中点火,随后,他又担心火势不够大,不能延烧开来,就又放置了两瓶汽油在前后楼。早晨七点十五分,香港洗染公司火光熊熊,其势颇猛。

  眼看自己的诡计就要得逞,徐缓钧一脸得意,然而,他怎么也没料想到,这个时候,杀出了一个“程咬金”。

  火灾现场突现“程咬金”

  公司邻居专门生产灭火机

  这个“程咬金”,就是香港洗染公司的隔壁邻居:震旦机器铁工厂。这家工厂正好以生产自家发明的药沫灭火机为主,而洗染公司起火的时间也正好是震旦机器厂工人上班时间,他们一见此等状况,就训练有素地拿起灭火机,赶到楼上救火,五分钟时间,所有大火全被扑灭,此次火情仅烧去一些报纸及木窗被烧焦少许。

  但是,即便这火起了只是短短五分钟时间,也让消防队冷汗直冒。

  太平路处岗警李俊卿站得高望得远,发现火情后,他立即将此事报告该管第二局第五分所,而该所巡官姚广鑑,转报各路消防队,接着又率警赶往现场。为何他们如此兴师动众,高度紧张呢?原来,就在上个星期,太平路马府街口的美最时钟表行,不慎着火,损失较大。各路消防队刚刚被告知要多关注太平路一带的火情,仅一星期后,距离美最时钟表行不到二十步远,就又发生了一起火灾,你说相关单位能不紧张吗?

  “这次火灾,要不是洗染公司旁边就是震旦厂,损失就大了。”张教授分析说,太平路一带商贾林立,完全可能火烧连营。而且,因为旧时传递火险都是靠人工。1932年的电话是稀有之物,想靠个人打火警电话几乎不可能。“上世纪三十年代,各处的岗亭都安装了电话,因为岗亭的位置较高,可以清楚地发现火情,再用电话通知消防队。如果岗警发现不及时,后果就不堪设想,但这总算比以前好多了。”张教授告诉记者,民国初期,最常用的报警工具是铜锣,火灾起灭或大小转换,用锣声变化来反映。火灾初起,形势紧急,锣声一声连一声,密集紧促,谓之“串锣”;到火势渐缓,直到最后熄灭,锣声也一声声缓慢下来,名曰“倒锣”,百姓通过锣声的缓急变化,闻知火灾的即时情形。而消防队亦只能通过锣声才知道有火灾,待弄清位置赶到出事地点,黄花菜都凉了。

  而此次,与消防队一同赶到火灾现场的,除了岗警,还有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他是谁呢?

  保险公司事故调查员赴现场

  疑点众多确定系人为纵火

  香港洗染公司的火被熄灭后,出现在现场的,除了消防队、岗警外,还有太平保险公司驻京经理张梦文。“张梦文出现在事故现场,其作用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事故调查员。”张梦文楼上楼下跑了两遍后,产生了怀疑。楼内值钱的物品几乎没有,而容易燃烧的报纸到处都是,更让人生疑的是,房间内到处堆放着木柴。不仅是他,在场所有的人都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洗染公司在骗保。岗警立即将该店的经理徐缓钧押到分所内审讯,面对讯问,徐最终承认自己纵火图赔火险。第二天,《中央日报》就以较大的篇幅报道了此事。而店铺的所有者章初白则在11月1日,前往报社,登了一句话声明,感谢震旦厂的义举。

  “其实,民国时期保险公司对火险的确认是很慎重的,因为以此骗保的人很多。”张教授告诉记者,就在此次骗保前不久,上海一位姓关的商人,投保了一家保险公司,认保2万元。几个月后,关某住的小屋内忽然起火,将他的房屋烧成焦土。保险公司查看后,没有发现异常,只得悉数赔偿。“而实际上,关某的公司经营不善,早就撑不下去了,他的纵火之举,不仅骗来2万元的保费,而且,因店内存货焚烧殆尽,所有簿据、招牌、图章、账册,一概付之一炬。各货主闻讯,均来慰问,都很同情他遭灾,均认为货款不多,不忍心趁灾索偿。这样一来,他之前的欠款也不用还了。”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