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村民挖出大批古代陶器 上交国家拒绝奖金(图)

2010年11月04日 09:45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陶罐陶簋西周陶器发现现场。本报记者赵金阳 王鸿光摄

  一位村民采土时挖出了大批古陶器,并全部交给了国家。3日上午,记者来到烟台龙口市博物馆,从仓库陈列架上看到了这36件2500多年前的陶器。

  近日,龙口市博物馆将收藏证书和200元奖金送到了交出36件西周陶器的新嘉街道张郑村村民郑波手中。郑波爽快地收下了收藏证书,但拒绝接受奖金。“文物是国家的,我不能要1分钱。”郑波说。

  3日,记者来到龙口市博物馆。登记后,记者与三名工作人员进人藏品仓库。在仓库里,十多个陈列架紧紧地排在一起,工作人员摇动把手,这组西周古陶慢慢地展现出来。每件藏品上都贴着标签,分门别类地放着。

  随后,记者来到郑波家里。今年29岁的郑波表示自己家境一般,没有多少余钱。他向记者回忆起发现陶器时的情形,“当时我们正在采土烧砖,没想到挖出了一大堆瓶瓶罐罐,有的罐子上刻着花纹,有的形状像鼎。看其他人都在拿,我就开着小卡车把200多件瓶瓶罐罐拉回了家。”

  这些“宝贝”是自己昧下,还是上交国家?郑波有点犯愁。最终,他决定把陶器全部交给国家。经当时正在龙口考古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研究员梁中合鉴定,这些瓶瓶罐罐是西周中期的陶器,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陶器是西周时期每家必备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那个时候的墓地都会用陶器做陪葬品。而且龙口古陶出土较多,所以这批陶器的经济价值并不大,但是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龙口市博物馆馆长马志敏表示,出土这些西周陶器的地点极为特殊,在泳汶河畔发现西周时期陶器尚属首次,为佐证西周时期泳汶河畔人类居住提供了实物资料。

  采土挖出古代陶器 村民开着卡车拉回家

  龙口市新嘉街道张郑村东,方圆千米的地面凹下去五六米,形成了一个大大的“人造湖”。今年春天之前,村里的烧砖厂每天都要从这里拉土烧砖。

  去年4月份的一天,村民郑波到“人造湖”边上的砖厂里帮忙采土,他忽然看到从旁边铲车挖出的土里滑下了好多陶器,“出宝贝了!”工人们都放下手里的活,过来抢拿。

  郑波家离得最近,他跑回家把小卡车开了过来,别人顶多拿几个就拿不了了,剩下的陶器全让郑波拉回了家。他数了数,至少有200件。

  —大堆古陶摆在屋檐下 博物馆副馆长吓了—大跳

  “新嘉街道出陶器了?不可能吧?”今年7月份,龙口市博物馆副馆长刘玉涛接到一个电话,称新嘉街道张郑村村民郑波要将家里的200多件古陶交给国家。

  刘玉涛觉得这是一个玩笑。新嘉街道办事处位于泳汶河东,虽然附近有不少文物点,但都是近几百年来的文物遗址,发现有人类定居的历史并不长。

  在张郑村村民郑波家里,刚进院子的刘玉涛被吓了一大跳:一大堆陶器摆放在屋檐下,大部分都破损得厉害。刘玉涛挑了一上午,挑出36件较为完整的陶器带回馆里。

  郑波说,曾经有文物贩子来收购过,完整的陶器每件给100元,有破损的每件给五六十元,但他觉得这些文物应该是国家的,就没卖。他还告诉记者,把陶器拉回家后,老是提心吊胆的,“在决定交给国家后,睡得可踏实了。”

  可能出自富豪坟墓 陶豆上还粘着鱼刺

  这些陶器一共四种,有陶豆、陶簋、陶罐和陶鬲,它们都是西周中期时用的盛具,其中陶鬲最特别,三足鼎立,古人可以在下边直接燃火煮食。

  “在清理之前,有一个陶豆上还有鱼刺呢。”博物馆工作人员说,西周时古人下葬时都会把生前喜欢的食物放人陶器中,作为陪葬品一起埋人地下。

  “这应该是一个富豪的坟墓。”龙口市博物馆馆长马志敏说,由于出土的陪葬品中只有陶器,没有青铜器,说明墓主人陪葬品虽多,但身份并不高。在西周时期,青铜器是贵族的身份象征。本报记者 侯文强

  相关链接

  工程或生产中发现文物属国家所有

  《文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文物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赶赴现场,并在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文物行政部门可以报请当地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协助保护现场;发现重要文物的,应当立即上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十五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依照前款规定发现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