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推进新闻出版领域体制创新

2010年11月08日 11:32 来源:学习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将“推进文化创新”专门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建议》对未来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意义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二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状况同时又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令人欣喜和振奋。《建议》的新表述既准确、全面又简洁。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发展的描绘展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显现出共产党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心,和共产党人对中国富强文明进步的责任。

  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到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论断,再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勾勒出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清晰脉络。

  当前,新闻出版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步伐和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为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局服务,通过自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步伐。

  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国家继续推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确保2010年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加快非时政类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改革,建立优良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大力整合新闻出版资源,培育一批大型出版传媒、印刷复制、发行物流集团公司和战略投资者;进一步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包括境外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业;加强资本、产权、信息、技术、人才等新闻出版市场要素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新闻出版业市场体系等。

  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主要是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格局;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公共服务,扩大消费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实现增加值比2006年翻两番。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突破 10000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产业部门和重要力量。新闻出版总署最近在京发布《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全国新闻出版业2009年实现总产出10668.9亿元,增加值达到3099.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9%。这表明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已具相当规模。

  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在文化建设上也可以形成中国模式和中国路径,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济的发展有个过程,文化的发展同样需要渐进的过程。尽管我们的人均 GDP已达到3800美元,为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与发达国家人均 4万美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可以借助经济发展的道路来认识文化发展的规律。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只有通过改革的路径才能实现。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源泉。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描述是党中央把握世情、国情、民情,使党的理论、方针及时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结果,通过学习会议精神,可以预感到中国未来的5年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机遇。

  黄健 (作者系广西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