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朝鲜战场的基层英雄:伐木筑桥危机四伏(图)

2010年11月10日 14:59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赵鸿琳近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如今已81岁高龄的赵鸿琳是山东淄川人,这位1948年就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兵,在解放战争中曾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朝鲜战争爆发后,赵鸿琳又作为志愿军的一员入朝作战。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多次立功,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排长,并在执行任务中负伤致残,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荣誉勋章。

  志气高昂 跑步跨江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赵鸿琳所在的第25军 74师从驻防地福建省出发,踏上了开赴朝鲜前线的征程。但由于美国军队在台湾海峡多次挑衅,部队又奉命返回福建沿海进行驻守,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事。1952年10月,部队再次接到了入朝作战的命令。赵鸿琳与大部队一起从泉州出发,一路上乘汽车、坐轮船、换火车,几经辗转,日夜兼程,终于在 10月24 日到达鸭绿江边。

  10月25日下午,天空一片阴霾,但对于行军来说,这却是难得的好天气,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避开敌机的轰炸,有利于队伍顺利行进。为了不延误时机,74师立即召开誓师大会,全体官兵士气高昂,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军歌》,以4列纵队,跑步跨过了鸭绿江。

  74师进入朝鲜参战时,敌我双方的战线已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战势已经不像战争初期那么惨烈和艰苦。然而,危险随时可能降临,容不得有半点松懈和掉以轻心,时时有战斗,处处是战场,与敌作战仍须斗智斗勇。为避开“联合国军”的空中轰炸,赵鸿琳他们常常要夜间行军,只有瞅准一切时机强行军,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奔赴驻防目的地。

  然而,即使是夜间行军也不能放松对空袭的警惕。由于前方部队的装备给养大都靠从国内输送,汽车运输队便成为敌军夜间袭击的主要目标。为了减小损失,志愿军就靠土办法应对。每当遇到敌机来袭,行军的先头岗哨就依次向后行车队鸣枪报信,汽车运输队得到消息后,立即关灭车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敌机常常成为“无头苍蝇”,无功而返。这个办法虽土,却十分有效,不仅使敌军“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常常搞得他们一头雾水,有些摸不着头脑,竟推测我军的汽车安装了先进的雷达装备。

  天亮后,敌机开始在空中盘旋搜寻,发出震耳的轰鸣。赵鸿琳他们就赶紧找个山坡或土坎隐蔽起来,每到这时他们才有功夫“忙里偷闲”,挑一挑脚板上的血泡。此时,经过一夜长途跋涉,面对满目疮痍的土地,面临随时降临的空袭,找一个安稳的地方睡上一觉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