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清末外交家黎庶昌:冒杀头危险与康贡生上万言书

2010年11月11日 16: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清末外交家黎庶昌(1837—1898)。字蕴斋,自署黔男子,遵义县东乡禹门人。清咸丰十一年,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清廷风雨飘摇,英法联军侵略进攻北京,太平天国起义军占据南京,他在参加乡试期间耳闻目睹清廷内外交困。次年,慈禧太后下诏求言。黎庶昌冒着杀头的危险,与康贡生上《万言书》,痛陈时弊,尽言改良主张。

  此时,朝廷苦于内忧外患,意外发现黎庶昌大胆谏言,降旨以知县补用,交曾国藩江南大营差遣。黎庶昌随营6年,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以文字相交,并称“曾门四弟子”。曾国藩调任,黎庶昌留江苏候补,曾任代理吴江、青浦知县,扬州荷花池榷务等职。光绪二年(1876),中国向各国派遣大使。黎庶昌被荐随郭松焘、曾纪泽等任驻英、德、法、西班牙使馆参赞。在欧洲5年游历10国,考察了西方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和民俗风情等项,撰写了《西洋杂志》一书,翔实记录了西欧各国及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情况,书中对画院、竞技、学校教育、文化教育等精神生活方面的情形,也都有大量清晰的记录。成为清代黔北“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此后,黎庶昌擢升道员,赐二品顶戴,派任驻日本国大臣。黎庶昌时年44岁。黎庶昌以道员身份出任中国驻日本国大臣,为促进中日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

  黎庶昌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年代。1840年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为了救亡图存,必须了解天下大事。这个大势就包括世界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黎庶昌在这种时代背景的召唤之下,走出国门,为其创立文化外交风格提供了客观条件。在出使西洋过程中,黎庶昌目睹了各国政教民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况。不仅使他大开眼界,而且逐步消除了视之为“夷狄”的成见。对其所出使国家政治的民主、文明的昌明、科技的发达以及经济的繁荣,使他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从内心深处开始发生改变。

  在新疆问题上,黎庶昌坚持维护主权,反对李鸿章放弃新疆,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使日期间,机敏地处理日本出兵朝鲜事件,维护了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为防俄侵吞国土,他曾三次写信给曾纪泽,主动请缨,要求深入西伯利亚,中亚腹地考察,表示为此“不惜驱命”,出使东瀛期间不辱使命。三年后,回国丁母忧。服满,再度派驻日本。黎庶昌先后两度任驻日本公使共6年,凡外事活动,黎庶昌坚持维护国家尊严,保护旅日华侨正当权益。同时,他也注重睦邻友好关系,利用家乡盛产茅台酒的便利,开展酒文化外交,既扩大了出口,又施泽乡里,深受日本各界欢迎。黎庶昌曾被誉为民间文化大使,闲暇时,黎庶昌广交日本朝野文士,于中国各节日,设酒会领首诗词酬唱。诗作辑为《黎星使宴集合编》共六集,存日本友好人士90余人、中国使馆人员及国内人士20余人酬唱诗作数百首、文数十篇。黎庶昌曾为日本汉学家藤野正启作墓志铭。后黎之赵氏夫人去世,藤野之女藤野真子于日本明治二十四年为之作墓志铭,情真意切,情同母女。碑刻现存遵义县。李文希

  图:黎庶昌故居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