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者评旅游景区挖名人:文化不应该被旅游框死

2010年11月14日 16: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焦作11月14日电(汤荔)“历史文化可以是旅游景区深层开发的助推器,但文化不应被旅游框死”。 11月14日,在中国•云台山第三届竹林七贤文化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各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就“旅游景区挖名人,借历史名人赚取利益”现象展开热议。

  近年来,国内的历史名人故里之争可谓硝烟弥漫,打名人牌、历史文化牌似乎成为一个地方发展旅游经济的一条捷径。中央党校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孙清彬认为,打历史名人牌,短期看对于提升地方知名度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把目光完全锁定在此,就是一种经济短视行为,不利于地方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

  “历史名人资源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朱立新说,“旅游是‘眼球经济’,名人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抓住大众的眼球。但如果把旅游千篇一律做成一种静态的展示,这种方式将是对文化旅游的一种制约,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

  对于如何发挥文化产业在旅游经济中的作用,孙清彬表示,文化不应被旅游框死,文化产业应该涵盖旅游产业。要在旅游经济中打出品牌、做出规模、走向专业,这才是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关于国内各地争相借历史名人发展旅游经济,10月27日的第二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就“文化啃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背后的文化短视行为指出,只为经济效益“争抢”文化是不可取的。

  历史记载,焦作云台山百家岩曾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活动的场所之一。史称“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刘伶、向秀、阮咸、山涛和王戎曾在此隐居二十余年,纵酒谈玄,赋诗论道,游于山水,成为山水旅游的鼻祖,并形成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当地至今尚存“嵇康淬剑池””和“刘伶醒酒台”等遗迹。(完)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