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瓷器爱国主义”不过是顶“洋高帽”

2010年11月15日 08:43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周,一对中年英国兄妹在打扫去世亲人的房间时发现的乾隆时期瓷瓶,拍出4.59亿人民币天价,震惊英国媒体。竞拍者几乎全是中国人,最后这只花瓶被一位来自北京的中国人买走。有英国记者称,天价购文物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11月14日《新京报》)

  有人将拍卖中国文物的外国人比为“强盗”,并不十分确切。一则,尽管仅仅圆明园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就有150万件,但也不排除其中小部分系商业途径;二则,历史上西方列强抢走了大量中国文物,但如今举办拍卖会的外国人并不是抢夺者本人,一些外国人本身也是通过经济手段购得中国文物的。但无论怎样,中国人从外国人手中高价买回流失文物,其性质首先是商业行为。

  我国政府对海外文物回归的态度很明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就表示,“国家不赞成不支持购买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依法追索”。当然,现阶段依法追索面临着很大难度,民间购买和捐赠因此成为文物回流的重要补充方式。

  但是,当中国富豪为了获得流失海外的文物竞相抬价时,这种行为的动机就值得追问了。如果旨在表达爱国主义,那么,任何一个中国人拍得文物都可以,互相抬价大可不必。更何况,竞拍者并未表示要将拍得的文物捐赠给国家。这就意味着如果文物升值,文物完全可能再次被外国拍卖者买走。竞拍者到底是看中文物的升值预期,还是表达爱国主义感情,很难说清。至于“瓷器爱国主义”,如果我们引以为荣,就更显愚蠢。 (四川 朱述古)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