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契丹文研究:400多个契丹原字的一半已被解读(3)

2010年11月16日 13: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世纪40年代,清格尔泰即开始从事蒙古语文教学科研、组织领导工作。他主持创建了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中国第一个蒙古语言学硕士点、博士点和蒙古语言文学培养基地;出版专著《蒙文文法》、《现代蒙古语》,组织编写了《蒙汉词典》、“蒙汉语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契丹小字研究》等10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现年87岁的清格尔泰,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蒙古学协会副主席、匈牙利东方学会名誉会员。

  清格尔泰告诉记者,他在担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期间,审阅了内蒙古大学语文研究室编译并准备出版的“契丹文字研究参考资料”的稿件。在集中阅读国内外有关契丹文字的研究资料当中,清格尔泰对契丹文字的研究方法有了一个基本的想法,但却苦于找不到能够合作共同进行研究的人员。当时,北京有两个科研部门的辽史专家和北方民族史专家先后找到清格尔泰,商谈过合作研究契丹文字事宜。但由于在研究方法上没有达成共识,合作没有谈成。后来,清格尔泰与刘凤翥见面,双方谈得很投缘,于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凤翥、于宝林和内蒙古大学清格尔泰、陈乃雄以及邢复礼五人组成的契丹文字研究小组于1975年9月正式成立。清格尔泰是小组的核心。随后,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包括收集原始资料、契丹字字形规范、契丹字铜模的制造、外文资料的翻译和研究工作。

  负责资料收集的刘凤翥和于宝林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当时已出土传世的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碑刻全部拓制完毕,使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内蒙古大学成为收藏契丹文字资料最全的单位。

  为了做好字形规范工作,小组的五位成员人人动手抄录卡片。当时的思路是,每个契丹小字每出现一次均抄一张卡片,注明出处。这样可以了解每个字的出现频率,并能最后统计出究竟有多少个契丹小字。更复杂的是,把每个契丹小字拆成若干个原字,每个原字每出现一次也各抄一张卡片,不仅一一注明其出处,还注明各自在契丹小字中的位置。当时,共抄卡片四万张。在没有电脑、一切都要靠手工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相当繁杂的工作程序。但是,为了深入契丹文字研究工作,组员们个个都兢兢业业。经过一系列攻关式的研究,小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契丹小字释读上,小组成员通过研究契丹语中的汉语借词,从契丹小字的拼音性质出发,从契汉对译的资料中找到契丹语可能与汉语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从而为契丹原字读音提供一条可靠的线索。

  比如,契丹语中的某些汉语借词,如“皇帝”、 “太后”、“太子”、“公主”等,在契丹大字中均直接借用汉字,书写这些单词的契丹大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均与源出的汉字相同。

  但也有些契丹大字的字形、字义与源出的汉字相同,读音却与源出的汉字不同,例如契丹大字“五”、“全”、“杏”、“冬”等字。

  契丹大字“五”的读音为[thao],它的用处远不只表达契丹语的“五”,它还音译契丹语中的汉语借词“招讨”的“讨”,它还可做契丹语“兔”的第一个音节。

  契丹大字“全”意为“全”,但读音为[bor],除了意为“全”之外,还可意为“佛”。契丹大字“杏”的读音为[kuei],它不仅表达契丹语的“杏”,还音译契丹语中的汉语借词“国”。

  除此之外,小组还采取了参考汉文典籍中的契丹语材料,根据亲属语言的语音语法规律等种种方法,构拟了110多个原字的读音,释读300多条词语,并对20余种附加成分的音义进行讨论。

  契丹大字的创造者们对汉字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分析了汉字的利弊,认识到汉字笔画多和字数多所带来的难写、难认和难记的弊病,因而在创造契丹大字的过程中尽力在压缩笔画和压缩字数两方面下工夫,仅仅造了“数千”或者具体说“三千”笔画都比较简单的契丹大字就能表达全部契丹语,向着拼音化的表音文字方向前进了一小步。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契丹大字的使用实践表明,它并不适合契丹语的单词往往多音节和在词干上黏着词尾的情况。于是,进一步拼音化的契丹小字应运而生。

  契丹小字是参照契丹大字和汉字的字形结构创制而成。现代语言学家称其不能再分割的最小读写单位叫原字。多数原字不具有意义,仅是一个拼音符号,只有与其他原字拼成的单词才有意义。原字借用了一小部分笔画较少的契丹大字和汉字的字形。契丹小字中的单词是由一至七个不等的原字拼成。我们把由单个原字购成的单词称单体字,单体字为数甚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字构成的单词称合成字。所谓契丹小字就是指单体字或合成字这些单词。

  “契丹小字的性质基本上是音节拼音文字。绝大多数的契丹原字是单音节,虽然有时呈现出音素的假象,那是由于契丹小字的拼音方法不是将每个原字音值简单堆砌,而是有重叠元音的现象。我们称这种拼音方法为榫接法。在拼音过程中,也有脱落元音或辅音的现象。这是由于其拼音方法是受汉字反切法的启发而创制的,因而还保留着反切法的某些现象。”刘凤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刘凤翥说,从目前解读的实践来看,凡与汉字字形相同的原字构成的单体字的单词,均没有借用源出汉字的字义和字音。

  例如契丹小字“一”,意不为“一”而为“北”,其读音目前虽尚不明,但不读汉字“一”的音却不容置疑。

  又如契丹小字“山”,意为“金”而不为“山”。其读音相当于同为“金”之意的读音[niku],不读汉字“山”的音亦不容置疑。

  1985年,凝聚着以清格尔泰、陈乃雄、刘凤翥、于宝林和邢复礼为代表的第二代契丹文字研究学者心血的《契丹小字研究》出版面世。该书收录了当时所见到的除《耶律仁先墓志铭》之外的所有契丹小字拓片共9件,共400多条释读无误的词条,140多个原字读音,占原字总数的1/3,还讨论了24种语法成分。

  这本十年磨一剑的契丹文字研究巨著集中代表了中国在这一学科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受到了高度肯定。

  遗憾的是,自1985年《契丹小字研究》出版后,五人小组虽然没有宣布解散,但像已过去的十年那样通力合作狠钻契丹文字研究的爆发力却渐渐淡去并消失。虽然目前健在的刘凤翥、清格尔泰和于宝林仍在自己的世界里进行着契丹文字研究,但在出成果的速度和质量上都已盛况不再。当年,小组凝聚着语言学、历史学、蒙古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力量;如今,孤军作战的学者显得有些薄弱。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