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是开始 确保中国针灸宗主地位

2010年11月18日 08:1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图为11月17日,安徽省繁昌县中医院,一位大学生在学习针灸疗法。

杨华摄(人民图片)

  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副主席黄建银说:这是对中国作为中医针灸起源国地位的确认,有效防止了中医针灸的异化和去中国化,为中医药国际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整体申遗到单独申遗

  据悉,在最初阶段,中医是作为一个整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介绍,中医历来被视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2005年起,柳长华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办主任,负责中医申遗日常事务。

  2006年5月,传统医药类项目申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进入国家名录,成为中医申遗工作突破性进展的里程碑。

  但是,整体申遗遇到了难题。大中医又有针灸、又有著作、又有技术、又有药,包罗万象,而联合国有关部门对申遗的要求是越具体越好。

  中医申遗思路面临调整。“单把中医针灸拿出来申遗,也是为了适应申请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说。

  不过,“中医针灸申遗,不是保护中医针灸的一招一式,保护的是传统中医思想,是文化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根。”柳长华强调。

  今年9月,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透露,中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中医针灸申遗的申请,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确保中国针灸宗主地位

  传统医药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不断成为被不当侵占的重灾区。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和规则制定权,屡屡侵占其他国家的传统医药知识。

  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如今影响遍及全球。据统计,目前国外的针灸师至少有20万人,服务产值每年100多亿美元。

  黄建银说,“随着中医针灸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一些国家声称自己是针灸的起源国,这对中医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韩国韩医协会曾在2008年公开表示:“世卫组织没有选择中国和日本的针灸穴位作为标准,而是选择了韩国。”中国专家随后对此进行了驳斥。世卫组织也因此事向中国致歉。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赵京生说,申遗能够持续保证中国针灸在世界针灸界的宗主地位。

  黄建银说,申遗的成功,从法律地位上,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柳长华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了传统医药的文化根基,跳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窠臼。我们可以借助这种保护,建立一整套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申遗不是“免死牌”

  “针灸在中医体系的地位应该是最高的,中医就是从针灸发展来的。”谈起针灸的历史,89岁的针灸大师程莘农竖起大拇指说。

  但是,如今针灸的发展,状况堪忧。

  首先是“灸法”面临失传。针灸由“针”和“灸”构成。可如今针灸诊所却“有针无灸”,中医学界也存在“存针废灸”的声音。

  人才问题也困扰着中医针灸界。由于针灸在海外收费较高,国内大量针灸人才外流。

  “经济效益太差”,导致针灸在医院诊疗体系中走向边缘化。赵京生说,如果给医院最不赚钱的科室排个名,针灸绝对可以位列三甲。

  如今,针灸进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人由此认为,有了一张很有分量的“免死牌”。但也有人提出,这张“免死牌”能保护它发扬光大吗?

  “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医针灸就能自然得到保护,这仅仅是一个契机”,柳长华说,“申遗为发展中医药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好中医。”本报记者 王君平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