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热销引发对教材的反思

2010年11月19日 14:3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先生,早。”  “小朋友,早。”

  两句话,七个字,就是一本最近被拂开积尘重印后,热卖至脱销的一本语文老教材——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第一册第一课的全部文字了。

  《开明国语课本》由一代大家叶圣陶先生编写课本文字,丰子恺还为每一篇课文精心绘制了插图。教材活泼隽趣,贴近儿童口语,在当时同类教科书中也是很新颖的做法。 

  最近在各大书店里,这本书的重印本都卖断市了,连出版社都说没货,不仅时下的儿童,爸爸妈妈们也对它爱不释手。

  像一粒金子被擦拭后重新闪光,一套老教材到底有什么吸引力?相比之下我们如今的教材究竟“僵”在哪儿? 

  70年前的语文教材,大师亲自编

  为什么把上述两句话放在第一册的开头?叶圣陶曾诠释说,“开学那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头一回跨进学校,觉得什么都既新鲜又陌生。见到老师,他们上前去鞠躬问好,老师微笑着欢迎他们。等到上课了,翻开课本一看,刚才温馨的一刹那原来已经写在课本里了!老师此时如果善于启发,定能使孩子感到学习的快活,逐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像这样教孩子如何做人的课文,在课本里不胜枚举。如第45课讲了鲁滨逊漂流的生活,第46课还不忘告诉孩子们:“鲁滨逊的精神和行为虽然令人敬佩,但更可称赞的,却是人类的合群生活。”

  《开明国语课本》,选文独多自然与人、花鸟鱼虫、乃至猫猫狗狗的题材。《田里的麦熟了》、《一箩麦》、《我被缚住了》……几乎构成了一组儿童田园诗,符合1929年《国语课程标准纲要》制定的“选文要蕴涵文学趣味”的要求,“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性活动的时候,读有兴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入胜。”这套教材在1949年前共印了40余版次。 

  今天的语文课本,充满人造味儿 

  老课本重印是件好事,它可以和现在的课本作个比对。当下语文教材的民间批判人士、杭城语文老师郭初阳认为,民国时代是中国教育发展得最好的时代之一。这本教材,体现了民国时代教育的基本水平。

  郭初阳是民间自发的教育学术研究团队“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的核心成员。他说,就拿这本《开明国语课本》来讲,它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眼光和见识,是后无来者的。这本教材的内容富有童心,它给孩子提供了发散性思考的空间。这里的文章,全部都是原创的,真实性趣味性兼备,符合人性,带着真正的爱在做教育。但我们现在的教材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以主流意识为标杆的灌输式教育体系,课文充满了人造味儿。这种只需要往脑袋里倒进去的内容,便不需要学生思考。而不需要思考的课本,哪能培养出有独立思路的孩子?

  郭初阳认为,目前的教育、教材体系落后,甚至不及从前。因此重印民国教材,有它重要的价值。

  语文教学,要让孩子学会审美  

  记者采访杭城多位语文特级教师,在他们看来,时下语文教材中有一些问题,或者在某些方面有不足,是正常的,因为教材每年都在不断修正。

  一位在职语文特级教师说,教材都是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会有不同的教材。“不能说什么时候的教材好,我更不认为现在的教材有很多问题,但发现问题进行修正,教材会更完善。”

  另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对一个老师来说,教材是载体,教得怎么样,才体现老师的本事。”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会审美,了解这个社会和世界这么美,达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叶圣陶、丰子恺都是一代大家,现在我们难以想象大作家大画家来屈身编写‘先生,早’、‘小朋友,早’。”但他们肯定不觉得大材小用,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看来最浅近最简单的文字,才是最重要的文章。本报记者 梁建伟 章咪佳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