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三字词领衔热点流行词 “苹什么”折射价格压力

2010年11月22日 11:08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折射价格压力,不仅是无奈的调侃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2010年的网络热词中,类似调侃农产品涨价的谐音词尤为醒目。从去年到今年,大蒜、绿豆、生姜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催生了层出不穷的此类三字新词的流行。这些新词折射出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与以往“很宅很网络”的热词不同,几乎将所有人卷入其中,一个都不能少地感受到通涨的现实“给力”。

  有评论认为,戏称和调侃的背后,释放的是人们某种在现实面前的真实情态,不仅是无奈的调侃,人们愿意用看似轻松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专家称,每年都热点频出的中国互联网,正在用关注现实生活的热词,将坐标移向成熟和理性。

  幽默背后,让人无法轻松

  “价格最贵的时候,蒜可以卖到每头1.5元,饺子店里的服务员甚至不愿意多给顾客几瓣蒜。”今年年中,一则来自中国大蒜主产区山东的报道,因为描写大蒜“牛市”,在网络流传一时。2009年,借着“甲流”走红的大蒜开始涨价。今年3月,大蒜价格疯涨数十倍,网友借用流行歌曲《算你狠》的歌名,造出了“蒜你狠”,调侃往日不起眼的小菜大蒜如今也金光闪闪,享受主菜的待遇。

  发明“蒜你狠”的网友,初衷或许只是一份调侃。但是,这份调侃却在之后的物价上涨中多了更多的无奈。“蒜你狠”走红后,绿豆价格开始不断攀升,从以往的一斤两三元涨到了10块钱上下。仿造“蒜你狠”模式,网友借用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的名段《逗你玩》,发明了“豆你玩”,自嘲被小小绿豆给“涮了”。而随着生姜、食用油、白糖、苹果、棉花、中药、煤炭等商品价格涨势的接连启动,网络智慧随即演绎出了“姜你军”、“油你涨”、“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药你苦”“煤超疯”等更多的三字新词。

  每个月花在吃上的钱越来越多,春节时还唱着“喜羊羊”电影主题歌“大白菜、鸡毛菜、通心菜、油麦菜,什么菜炒什么菜”的白领自嘲告别低价菜时代,继“房奴”、“车奴”之后,又当上了“菜奴”。有人用三字新词形容“菜奴”的心情:“拍照时谁再让我笑的时候说茄子,我就和他急。以后要叫‘不茄子’”。

  新华社报道曾用“调侃物价上涨的兴趣,似乎与商品价格走势一样,持续高涨”,坦言幽默的背后,是涨价压力带来的无奈。以往的网络热词,大部分是用幽默和反讽调侃某些文化现象,而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被网络广泛转载引用的“三字流行”,描述的却是每家每户的菜篮和餐桌,每次看到都令人哭笑不得,无法抱以局外旁观的轻松。

  抱怨之后,生活还得继续

  然而,调侃归调侃,抱怨归抱怨,“生活就是生活,抱怨之后我们继续。”

  有人以《打响“餐桌保卫战”》为题发帖,在网络上“晒”账本和省钱秘笈。上海一家媒体引用某生活论坛上关注菜价变化的帖子,列举了不少买菜省钱的心得:“多看天气预报,明天下雨,今天就多买菜,不会错的”;“最好盯着一家品种多的菜摊位买,并且经常在同一家买,这样菜价便宜点不说,还每次都送点葱什么的”。有人受到游戏“种菜偷菜”的启发,开始DIY,“我在自家院子里、花盆里种了几棵葱,用的时候拔一棵。其他品种正在尝试。”还有人发帖吆喝团购蔬菜,自称要做“海豚族(海量囤积)”,对抗涨价潮。

  从无奈的调侃,到“不茄子”的“菜奴”,和价格上涨有关的三字新词,似乎总是不能摆脱“被动语态”。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近年来,网民调侃社会现象的“范跑跑”、“躲猫猫”、“楼脆脆”等一夜之间走红网络的词汇,本身并不一味消极,往往都紧跟社会热点针砭时弊。

  从“豆你玩”起,也有人开始细心分析,“玩”意味着价格疯涨中有商家炒作的成份,并幽默地表示,“这种不太规范的营销方式,不仅流行于娱乐圈、网络等媒介中,就连蔬菜价格也受到了影响。”有人在“新华网论坛”发帖称,卖菜与买菜的两边,一是市民,他们的生活压力不能不考虑,一是农民,他们的收入也得提高,买卖双方表面看似两难选择,实质上都是呵护民生。面对高菜价,网民呼吁有关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采取兼顾各方利益的措施。

  就在上周末,“蒜你狠”开始迎来“熊市”,有报道称,大蒜价格开始低头,一周批发价跌了1元多,绿豆价格则回落近50%,生姜价格降了近三成。“回归理性”成为农产品市场的新流行词,也应该成为网民和网络舆论的关键词。那句网友的评论“生活就是生活,抱怨之后我们继续”,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无论网络还是现实,生活就是生活,抱怨之后我们理性继续”。

  本报记者 王磊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