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安徽歙砚传统工艺破解发展难题

2010年11月25日 0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歙县11月24日电 (记者 成展鹏)安徽歙县是“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24日,记者走进歙县采访发现,歙砚产业存在着如何传承、发展,砚石供应面临困境等诸多问题,当地政府、歙砚传承人等均为歙砚面临发展的难题,寻求破题之道。

  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唐代开元间歙砚成为贡品,名闻于世,因产于歙州故名歙砚,至今有1200多年甚至更长历史。歙砚制作技艺具有浓郁的徽州文化特色,造型独特兼具石质优、发墨好、雕琢精致、耐人品鉴等特点,长期以来为骚人墨客所珍视。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4日,中国歙砚协会会长凌红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以后的二、三十年间,安徽省歙县在歙砚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歙砚产业等方面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工厂改制的深入,歙砚制作技艺重回民间。

  凌红军从事砚雕20年,是中国第六代歙砚砚雕领军人物。他认为,目前从事歙砚的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式的个私企业,制作人员一般是父子相传、师徒相传,人员少、工艺落后,产业虽有发展但规模还不大,企业虽然有集聚但关联度还不高,家庭作坊式生产、“前店后坊”式经营在规模及品牌效应等方面还存在各自为阵,散、小、乱等诸多缺陷。

  凌红军说,歙砚的生产离不开歙砚的原材料——歙石有待进一步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目前歙砚原材料之一,龙尾石的产量已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歙砚行业的飞速发展,其居高不下的价格也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瓶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歙砚作为原有的使用功能已经在变化,大部分购买者购买目的为欣赏和收藏。

  凌红军认为,现在的歙砚产品单一、包装粗糙,模仿痕迹重,在工艺上保持传统特征外,应在多元化、品牌化上下功夫,以适应旅游市场的要求,产品结构上要向着多元化发展,包装设计要向精品化发展,产品定位要向品牌化发展,做到“送得出、留得下、带得走”。

  据了解,2007年,在政府引导下,歙砚协会成立,随后歙砚艺术博物馆、歙砚人才培训中心及歙砚鉴定委员会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团体崛起的歙砚产业链。日前,歙县授予16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称号,以表彰他们在保护传承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完)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